对话嘉宾
李稻葵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
刘小雪 社科院亚太所印度问题专家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李迅雷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
话题缘起
新兴市场国家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终于启动。10月27日晚,印度央行表示,从11月5日起商业银行的法定流动资金比率将从目前的24%上调至25%。这是既澳大利亚和以色列之后,又一个公开收紧货币政策的国家。作为“金砖四国”的重要成员,印度的举措无疑成为外界推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走向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同样作为“金砖四国”的重要成员,虽然目前尚未有对货币政策直接调节,但是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的“管理通胀预期”的声音,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则被市场理解为货币政策有可能发生转向的一种“暗示”。
当然,收紧的故事并不会局限于新兴市场。昨晚,欧洲的挪威也已经决定加息25个基点。那么,中国货币政策何时会调整?在2009年货币政策大松手的“铺垫”下,明年有多大的收紧空间?如果政策暂不调整,又该如何完善,从而在明年兼顾保增长和防通胀的重任?
《每日经济新闻》邀请了4位长期关注货币政策和印度经济问题的专家,为您独家解析。
印度为何出手?
最近印度商品价格回升很强劲,印度贫困人口数量大,这部分国民对价格上升非常敏感,稍有通货膨胀就可能会引起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NBD:印度在“金砖四国”中率先提高了法定流动资金比率,会不会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示范效应?印度当局对货币政策实施小幅微调,有哪些是他们面对的特殊经济情况导致的?哪些可能是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在面临的问题?
刘小雪:通过近几年对印度货币政策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在这次金融危机前,印度持续多年以防控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法定流动资金比率也是一降再降。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商品价格回升的速度很强劲,消费物价指数(CPI)已经持续上涨了两个月。这一点跟我们国家有着明显差异。
另外一点,就是印度自身的国情。印度当局的领导地位,受短期内经济波动和民众反应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印度的贫困人口数量很大,他们的生存困境也非同一般,所以导致这部分国民对价格上升非常敏感,稍有通货膨胀就可能会引起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印度在经济刚刚出现回暖不久后,就调高了法定流动资金比率的重要原因。
李稻葵:资本市场在近期非常态的火爆,也是印度当局作出收紧货币政策决断的重要因素。最近一个月时间,印度股市已经上涨15%到20%,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热钱冲击造成的。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且仍然实行有管制的汇率政策,而印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导致他们的资产价格在经济刚刚反弹就出现剧烈波动。因此,除了影响民生的消费价格之外,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也是印央行调高法定流动资金比率的一大动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