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揭开猪价波动之谜:四大因素致生猪价坐过山车
来源:羊城晚报 更新时间:2009/9/8 8:55:57   
>> 相关新闻链接
·启动民间投资对保增长调结构意义重大 ·保增长?保质量?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十字路口”
·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悄然崛起 ·回归“适度宽松” 信贷增长将平稳回落
·下半年小企业贷款或将压缩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
·谢旭人、周小川:将继续采取措施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提高劳动报酬有待政府出重拳
·六部委: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 ·征地制度改革方向是缩小征地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

  价格连涨12周,通胀预期下生猪生产引人关注

前段猪价大跌,养猪户喊“救市”  记者何奔 摄

    生猪跌价的时候,没人为我们说话;现在价格稍微回升,社会舆论又把矛头对准我们。”广东四会下布联营畜牧场承包人陈国众说。从业30多年的他,日渐感到养猪行业的形势愈发微妙复杂,猪价的波动也比从前大。

    对此,全社会都感同身受———2007年生猪价格扶摇直上,肉菜市场的价目令消费者顿觉钱包变薄,更有低收入家庭吃不起肉;此后经过一轮绵长的下跌,猪价又迎来连续12周的上涨,再次引发人们对CPI(消费价格指数)飙升的担忧。

    今年的“猪市”会不会变成“大牛市”?令众人伤神的猪价大幅波动能否“熨平”?记者连日调查发现,业内人士对今年猪价维稳较为乐观;然而他们也指出,现有生猪产业链存在硬伤,今后几年可能继续放大价格波动。

    生猪价坐过山车

    ■2006年5月-2008年4月,从7元/公斤飙至17元/公斤,人称“养猪比炒股挣钱”

    ■2008年4月-今年5月,跌破10元/公斤大关,养猪户呼吁政府收储冻肉“救市”

    本轮猪价波动始于2006年5月,当时全国生猪出栏的平均价还不到7元/公斤。此后由于供应紧张、饲料涨价等因素,猪价开始长达近两年的攀升。

    2007年3月至8月,猪价录得最大的升幅———从9元/公斤飙升至14元/公斤左右;2008年4月前后,猪价摸到17元/公斤的历史高位,部分地区如广东更是超过18元/公斤。不到两年的时间,生猪出栏价翻了不止一倍,这被业内人士称作“百年不遇”。

    这段时间里,上证指数先是上冲到6000点,紧接着又下泻到4000点,让不少投资者觉得“养猪比炒股挣钱”。一时间,“高盛养猪”、“丁磊养猪”的话题屡见报端,众多房地产、餐饮业的外行人也纷纷投身养猪业。

    然而好景不长,猪价从2008年4月开始下跌,并在“猪流感”说法的冲击下,于今年5月跌破10元/公斤大关。此时饲料成本依然高企,各地的“猪粮比价”掉到盈亏平衡点以下,养猪户纷纷呼吁政府收储冻肉来“救市”。

    “超跌”过后,猪价于今年6月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经过连续12周的爬升,目前猪价已达到12元/公斤左右,养猪再次成为赚钱生意,平均每头猪可盈利约200元。目前,广州市肉菜市场猪肉零售价格也有回暖,瘦肉回升到28元/公斤,排骨回升到31元/公斤。

    2007年的高价令人心有余悸:猪价会不会再坐一轮“过山车”,使CPI调头向上呢?

    “前段时间猪价超跌,现在算是恢复性增长,估计今年最多涨到13元/公斤左右。”猪场主陈国众说,2007年的涨价是由大规模疫情拉动的,而今年的生猪生产很正常。广东省农业厅畜牧处处长罗道栩也表示,省内生猪供应充足,猪价很快会稳住脚跟。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日前也对媒体表示,猪价本轮上涨不可持续,且由于猪肉是终端消费品,其涨价传导面小,加上肉禽类价格仅占CPI权重的7%,应不至于拉动通胀。

    猪价波动四大因素

    猪价起伏原因盘根错节,前一轮下跌甚至与金融危机工厂倒闭扯得上关系

    多方面公布的数据表明,从2000年至2009年,猪价的波动模式大致分成两个阶段:2003年夏季以前,生猪出栏价一直在5.5元/公斤和6.5元/公斤之间徘徊,幅度非常和缓;此后,猪价就出现大起大落。

    猪价波动的原因盘根错节,甚至能和金融危机扯上关系:前一轮下跌就与东莞地区工厂倒闭、消费量骤减有关。不过记者与多方人士探讨发现,以下四大原因是造成波动的主要动力。

    原因一:与固有价格周期有关

    猪作为主要消费肉品,在中国已有7000年的养殖历史。经过长期摸索,养猪户们总结出一套规律:

    从需求看,每年上半年气候暖热、节日少,猪价下降;下半年气候转凉,各种节日来到,猪价上升。“五一”假期通常是当年猪价“止跌回升”的转折点;国庆、中秋需求量大,但由于生猪出栏也多,猪价常常略有回调;冬至、春节一般可达到价格的顶点。

    从供给看,从培养母猪、产仔、育肥到出栏大概要一年半的时间。养猪户看见当下行情好就扩产,等出栏后发现价格已下跌,又马上减产,由此形成3年一轮的波动周期。

    “在中国,散养户超过60%,他们追求短期利益,一窝蜂地快上快下,会放大波动。”陈国众说,他经营的下布猪场年出栏量达2万头,规模化养猪必须考虑产品周转,因此供应量很稳定。“赚的时候不扩产,赔的时候也不减产,搞的是价值投资。”

    近几年,四会市有不少地产、餐饮老板也开办猪场,陈国众认为,这部分资金有明显的逐利动机,给“猪市”增添了投机色彩。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