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赚了订单不赚钱 中国制造“圣诞老人”难享圣诞欢乐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0/11/3 15:59:58   
>> 相关新闻链接
·刚性通胀幽灵再现 粮食安全未雨绸缪 ·食用油涨价“根”在国外
·大豆产业亟须解决深层次问题 ·三大油企:天然气业务贡献大增
·影响收入分配的“三大差别” ·设计不合理的房产税疑似捞钱
·金融市场化改革--未来五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 ·家乐福被指卖过期牙膏 包装盒现两个有效期(图)
·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就业难保障 留城意愿低 ·360腾讯恩怨启示录:从骤然失和到全面战争
    除了市场和汇率等风险加大,用工环境的变化也使中国的圣诞礼品生产行业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郭绍溪说,1992年是生意最好做的一年,那时一个半米高的圣诞老人出厂价为2.6美元,当时的工资是一天8元人民币。而今年同样材质大小的圣诞老人出厂价为5美元,但工资却是一天50元人民币,18年来商品价格涨了1倍,工人工资涨了6倍。

    “就是这样也仍然招不到合适的工人,”郭绍溪说。

    在益裕工艺公司的车间里,37岁的工人李延玲正低头一针一线地缝制一个布制维尼熊。这个来自河南南阳的女工每个月可以赚1500多元人民币,比去年增加了300多元。

    在澄海的玩具工厂,圣诞老人、圣诞袜等产品,许多工序需要工人手工缝制,工人们大多是70后已经结婚生子的农村妇女,而年青一代的农民工已经很少人会做、愿意做针线活。

    郭绍溪说,以前圣诞礼品行业只要靠近市场“这一头”就好,现在还要想办法靠近劳动力“这一头”。今年,郭在江西开了分厂,还在广东更偏远的山区开设了十几个加工点,以便招到更多工人,但他说,“内地的工资虽然没有沿海高,但管理成本和运输费用却多了许多。”

    在圣诞礼品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郭绍溪对未来充满迷茫,“外国人要过圣诞节,圣诞玩具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中国那么多农村劳动力也依然要解决吃饭问题,但这个行业风险越来越大。”61岁的郭绍溪说,很想关闭工厂,但那些跟了自己十多年的工人怎么办?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