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如由垄断产生的行业间收入差距、城乡二元分割、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这些现象是因为相关制度安排还不完善而产生的,可称之为收入分配领域的“三大差别”,即行业差别、制度性城乡差别、非法非正常收入导致的差别。
行业差别导致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感受最直接、最明显。近20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成为我国居民整体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电力、金融、通讯等垄断行业的最低收入,也要高于竞争较为充分的纺织、机械等行业的平均收入。这意味着不同劳动者仅仅因为所在的行业不同,收入就可能相差几倍。问题还在于,劳动收入差距仅能解释行业收入差距的较小部分,行业间的利润差距更为突出。一般来说,行业利润差距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其中由行业间技术进步与创新水平和速度的差异所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由行业垄断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就不具有合理性,而且长期来看会造成社会福利的重大损失。目前我国的行业利润差距主要源于后者。因此,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城乡差别导致的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主要构成部分。2002年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城乡人口转换对收入差距拉大抑制作用的显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渐趋稳定,但要真正转为下降仍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增长相对较慢、城乡人口转换不畅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主要症结在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上附着的各种福利差异。这些制度性因素限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这种源于制度性安排的城乡差别,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所论及的城乡差别是不同的。消除这种城乡差别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快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不合理制度。
非法非正常收入导致的收入差距最不合理,群众反映更为强烈。客观地讲,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是每个经济转型国家都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对此,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加以克服。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健康稳定的轨道,避免因各种矛盾累积而患上“拉美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