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油涨价的同时,作为原材料的大豆却传来增产的“喜讯”,占全国产量接近一半的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就比去年增长了一成以上。王小语认为,如果油价再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会带动其他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他说:“对于油价的反季节上涨,需要非常警觉。”
食用油价格上涨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一周前,为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抛售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日前,中国已经同阿根廷达成协议,从今年12月到明年1月,除此前已申请的7万吨豆油外,中国预计还将从阿根廷进口豆油20万吨,此前,中国曾一度限制阿根廷大豆油进口。
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被认为是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最大推手。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大豆均价一直呈现连续上涨的趋势。华润期货分析师赵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豆的供应主要来自国外,国产大豆小幅增产对原材料供应影响不大,受国际市场影响,后期大豆价格可能还要持续走高。
事实上,国家对食用油价格的干预政策并没有抵住涨价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家采取办法平抑油价,象征意义多过实际效应,表面看来,是因为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但问题的实质不过是老话题:国产大豆定价权的丧失。
由于我国食用油市场对外依赖度比较高,国际市场的波动很快会传到国内,而中国控制不了国际市场,现在国内的油价是大豆减产涨,增产也涨,让人捉摸不透。在王小语看来,作为大豆最大的消费国,中国在大豆和食用油市场没有话语权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