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增产油价反升 国家调控效果有限
国内的油价是大豆减产涨,增产也涨,让人捉摸不透。作为大豆最大的消费国,中国在大豆和食用油市场没有话语权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新的大豆收储政策出台,已经于11月1日开始收购,吉林省目前确定的大豆临时存储的最低收购价为3800元/吨,已经有部分粮库开始委托个人代收购。“黑龙江大豆协会目前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如果按此价格收购,由于目前市场价格已经高于3800元/吨,国储可能面临收购不到大豆的局面。”黑龙江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语如是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粮油业内人士均认为,目前进口大豆到港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大豆收储价格3800元/吨,因此,国储收购价格支撑国产大豆价格的效应将会失去,只对国产大豆价格有一定参照和指引作用。
市场关心大豆价格的走势,是由于食用油价格在过去的三个月涨幅超过了10%。食用油产业链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了千家万户的消费者、榨油厂、进出口商、豆农等太多人的利益。
警惕食用油价格反季节上涨
吉林省德惠市万和油脂厂销售经理陈忠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在大豆的收获季节,食用油价格却“反季节”上涨,这无疑极其反常。他分析认为,虽然物价上涨导致了食用油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胀应该是食用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