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涨了!飞机燃油附加费要提高了!电价又要上调了!涨价之风来势汹汹。日前央行出其不意加息,此举引发了各方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通胀走势的争论。在政府的主动调控之下,中国经济增速在三季度开始有向下趋势,宏观经济能否经受住考验?通胀是否已经来临?此次加息是否启动了连续加息的窗口?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的走向将会如何变化?本期金融圆桌将围绕这些问题一一展开。
宏观经济走势之辩
上海证券报:在消费和净出口强劲的增长态势下,第三季度GDP呈现超预期的增长。不过从9月份起,随着政府调控力度的逐渐显现,经济增速向下趋势明显,您如何判断四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
戴国强: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第三季度和9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为9.6%,低于第二季度的10.3%,但高于市场预期。可是从反映市场状况的月度指标表现来看,却显得错综复杂,其中PMI、CPI、消费、存贷款及财政收入等指标同比上升,而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等指标同比呈下降,尤其是出口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因此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经济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经济快速复苏带来的高增长使供给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出口减少导致需求不足缺口扩大,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危机所带来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我们依然面临着潜在失业率上升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将难以有强势反弹的可能,经济增速将会继续呈现放缓趋势。
盛宏清: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状况和数据表明,全年经济发展“前高后稳+软着陆”的局面已成定势,前三季度GDP增速好于市场预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