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将延续筑底走势,“三驾马车”略微回调,但经济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得以提高,无须担心所谓的“探底”假说,也无须宥于“滞涨”之谈。我预计,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长9%,全年经济增速高达10.2%,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水平不算低,仍在中国长期潜在经济产出水平的附近。
鲁政委:毫无疑问,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在“节能减排”达标收官的压力下加速下行。其中,投资预计会继续平稳回落;消费也将因赶在两年消费刺激期结束前“赶末班车”而小幅增长;出口则在基数抬高、外需减弱、汇率扰动三重因素下出现“高山速降”,而进口则可能出现先反弹后回落的情形;顺差则可能在先显著下降然后再度有所反弹。
刘煜辉:无论是投资、出口抑或是GDP,三季度的数据都比预期的强,这也是宏观当局敢于加息的重要依据。四季度经济回落是确定的趋势。目前欧美面临经济疲弱,计划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我们构成压力;同时,经济回落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则要看政府对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紧缩力度。但是,经济无须过多地担心。
上海证券报:9月份CPI数据再次创出年内高点。有观点认为物价目前已经达到高点,亦有观点认为物价在此后的一两个月内将进一步上行。这诱发了目前对宏观经济“滞胀”的担忧,中国经济目前是否存在滞胀的隐忧?
刘煜辉:10月份CPI冲4%是比较确定的,一方面是因为新涨价因素比较“猛”,约为2.8%;另一方面翘尾因素依旧存在,约为1.2%左右。但是11月的翘尾因素会明显下降,12月份的翘尾则会降低为0,因此在数据表现上,CPI到12月份会跌破3%。但是明年的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上半年的翘尾因素比较强,同时新涨价因素会持续强势,因此CPI预计维持高位,上半年很多时候会达到4%-5%。
“滞涨”的说法则不太明确,因为每个人对于“滞”的评判标准不一。我认为中国经济可以描述为“经济减速”,不宜定义为“滞”,但是“涨”比较明确。
盛宏清:物价在今年9月-10月创出高点后,在年内剩余的11月-12月将略微回落一些,但CPI水平仍将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5%)。我们预计10月份至12月份CPI涨幅分别为3.6%、3.3%与2.8%的水平,全年CPI上涨2.96%左右,走势为“缓抛物线”型,负存款利率持续运行。我预计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较2010年增大,全年CPI平均3.23%,其中翘尾因素1.30%,新增因素1.93%,上半年通货膨胀高于下半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