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加息主要是由于经济回落没有预想得那么强,而非主要参考CPI。很多人认为加息会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真实经济的逻辑是这样的: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进来的钱是博资产价差的,而非息差,如果国内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
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口增速与(外汇占款增量-贸易顺差-FDI)呈现强的正相关,进口增速通常被认为对应于国内需求(投资品)的增减,过往几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内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境外。这是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与内在经济的逻辑相一致。
戴国强:10月19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我认为其原因比较复杂,一为削弱通胀预期,二为改善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三为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进而减少外资流入,由于这次加息出乎意料,短期内会有效果。
就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而言,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一则经济增速已经下降,房地产交易急剧减少,房价涨幅下跌,外资流入减缓,可以不用再加息。二则美国利率不变,我国连续加息,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以来对我国出口企业和就业已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宜再加息。三则目前的CPI可能已经见顶,而且影响CPI上升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所引起的食品价格上涨,其他的工业品价格变化不大,由于产能过剩,还有降价可能。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能源价格变化,倘若国际能源价格趋于稳定或变化不大,我国的CPI就有望见顶回落,负利率状况有望改观,就没有必要再次加息。
货币政策:加息只是开始?
上海证券报:在此次加息之后,很多专家都预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您认为此次加息是否可以确认为一次连续加息的开始,年内是否还会再次加息?央行在年内是否还会再动用数量型工具?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