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诠释·“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于是有学者认为,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杨滨)
当前,社会上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前,一旦“人口红利期”结束,会陷入“未富先老”的境地。说到“未富先老”,其实早在2000年就发生了。当时,中国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1/5,而老龄化程度却是世界平均水平(大约7%),老龄化程度比富裕程度高。其实,人口红利期结束并不一定是坏事。恰恰是不发达的经济才有人口红利,发达经济都没有这个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最终走向老龄化,这是不可逆转的,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因此,作为规律,“人口红利期”一定会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前结束的。
事实上,存在两种“人口红利”:第一种是纯粹从年轻的人口结构上面得到的,主要表现为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过去推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就是这种人口红利。第二种是指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产生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如人们变老了,会形成未来做储蓄的观念,无论是通过养老保险制度,还是通过自身的安排,会把这笔钱拿出来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投资获得收益,从而可以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储蓄率。另外,如果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未来的职业和产业结构将更适合老龄人,社会没有觉得他们的价值会降低,还是很好的劳动者。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