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袁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要抓住主线,如只抓收入差距,很难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问题。当前,要努力缩小城乡居民财产差距,并围绕此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家华生教授说。
14日,董辅礽经济发展基金会召开秋季学术沙龙,讨论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华生教授结合他领导的课题组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报告,作了主题发言。
华生教授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的2.57倍扩大到2008年的3.33倍。但大家感觉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并且不仅是统计数据这么一点。这主要是由于城乡财产差距的急剧扩大。
他说,改革开放之前,城里人基本没有住房,只有价值200—300元的手表、自行车等“老三件”,而农民有自有住房,还有宅基地、自留地,城乡居民财产差距很小。现在仅从收入上讲,农民工的收入与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但现在仅住房一项,城乡居民财产差距就达10倍以上。现在说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很多,其实其他福利保障随着就业都可逐步解决,最大的障碍是住房。对只有几万元财产的农民来说,要跻身拥有至少几十万元乃至百万元房产的市民阶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华生教授指出,缩小城乡差距关系到国家大计,而宏观政策的口径和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数字的准确、口径的可比、统计方法的科学。应全面改革和改进统计工作,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基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