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对外开放,适应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培育我国的竞争优势,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出新的对外开放战略举措,才能动态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进对外开放工作的强大动力,发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第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继续毫不动摇地发展对外贸易,以培育品牌和壮大主体为抓手,推动外贸由大变强。要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把着力点更多转移到提升综合效益上来,着眼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和外贸综合效益,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研发、品牌和营销渠道为重点,鼓励进出口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升级,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力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建或并购营销网络,提高出口核心竞争力。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完善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第二,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协调,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是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提升对外开放层次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发挥外资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不断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从贸易大国走向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是对外经济转型升级的普遍经验和客观规律。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成政策,推动“走出去”实现更大发展。要继续健全相应的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优化“走出去”的制度环境,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第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对外开放空间布局。要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制订不同地区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均衡协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鼓励东部地区发挥信息、人才、区位等优势,推动对外开放向集约化开放转型,加快提升东部地区参与全球分工的层次。鼓励西部地区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为契机,突出地域开放特色,尽快形成特色鲜明、定位合理的陆路开放带,打造新的开放增长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加强与东、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分工合作,加快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制定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加快沿边地区产业聚集园区等平台建设,努力把沿边地区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