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在“2010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在中国宏观经济协会秘书长王建和法国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师陈兴动演讲之后表示:“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四个观点,其中前面两个观点是我本人的观点,后面两个观点呼应一下刚才两位嘉宾的演讲。”
他说:“第一个观点,对于所谓量化宽松政策的看法,刚才我们都讲过,陈兴动先生说过,今年11月份可能美国要启动量化宽松政策,至于会不会有效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从2008年开始,美国和欧洲都先后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对于这个政策,当时全球学术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全球会出现大规模通胀,但是这件事到今天没有发生,所以我想,这是对于我们一种经济学思维的挑战,因为我们很多人都相信了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分析,是美国中央银行的失策,美国中央银行导致当年货币量的崩溃,大家可以看当年《美国经济史》的第七章提出的观点,现任美联储的主席其实是强化了对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所谓货币量解释的观点,但是在很多年我们都相信了这个观点。90年代以后,日本20年或者15年的经济萧条当中多次使用了量化宽松政策,而且日本是量化宽松政策自始作俑者。但是到今天我们看到日本长期所受的苦不是通胀的苦,而是通缩的苦,这也就是对于我们思考宏观问题的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应该从长期受到的这些货币供应量崩溃解释大萧条之所以走不出来的传统教条当中解放出来。我相信今天美国人最怕的是继续通缩,最近有人到美国去,说美国东西便宜的要命,如果美国通缩,他们就会非常窘迫,因为当年的研究完全站不住脚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