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上午9时,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第三季度(总第15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契机、道路与政策。”新华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的工资形成机制不仅将带来我们所期待已久收入倍增的格局,而且还将推动城镇化的格局,甚至不用付出多少通货膨胀的代价,我想这是我们长期期待并努力追求的,如果这种格局果真能够出现,那么对中国宏观经济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但是,在这样一种工资形成格局的变化当中,我注意到它可能只涉及到了雇主和雇员两个行为主体,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当中还有另外一个主体,那就是政府,那么政府在其中应该发生什么样的作用。
以中国为政府为主导的体制当中,工资形成机制的变化必须在政府的配合之下,或者必须在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整调控才有可能朝着我们所希望的目标迈进。在现实的经济格局当中,中国政府在国民收入的分配当中,它担当的角色究竟是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为收入分配差距在政府的高度关注中逐渐拉大而忧心忡忡,这让我们经常怀念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对工资形成机制的掌控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原来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手段都一去不复返了,在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当中,在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当中,政府还能做哪些事情?
在这样一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制度改革视图面前,现在最难的一件事是政府手中难以找到对之发力、对之下手的机制和渠道。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