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么看此现象
滝口是一家日本小企业的年轻职员。他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看到日本媒体上关于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消息,经常会被“日本被中国买下了”之类的标题吓一跳,从感情上说,看着本国企业被其他国家企业收购,的确有些不舒服,不过,以前日本经济强盛时期,也曾到处收购别国企业。时代不同了,收购别人和被人收购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日本人得接受这个现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其他不少日本人也都表示,中国企业来日投资原属正常,但有时被一些报纸或杂志放大和过分渲染。
李强是一名来日将近10年的新华侨,曾担任过房地产中介。他说,由于对日本房地产市场不了解,中国内地富豪来日本购房出手通常很谨慎。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不同,日本没有成熟的华人富人圈,在这里购房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语言不通,与周围邻居沟通会有很多不便。此外,日本每季度都要交房地产税,还有遗产税等等,投资成本比较高。如今在日本买房的多是在日工作或生活,以及有过旅日经历的中国人,所买房屋也多是用于自住。日本媒体常常以偏概全,对中国人在日本购房的问题显得过于神经质。
日本《朝日新闻》曾刊文指出,历史上日本人对中国既充满了憧憬,又感到恐惧。当恐惧消失后,憧憬也不复存在,随即便转变为优越感和蔑视,后又被赎罪感所代替。与过去相比,日本现在这种对中国过度的憧憬、蔑视和赎罪感都在减少,普通日本人看待中国的态度正日趋理性。可惜的是,这种理性在媒体报道中却常常不见了踪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中国人根本不必去理会日本媒体的这类炒作,因为本身就是无稽之谈。首先,中国企业买下的日本企业,大多是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小厂,而且基本是走向没落的夕阳产业。不但跟“中国购买日本”不沾边,还对帮助日本进行产业调整很有好处。实际上,日本市场中的海外投资额一直非常低,只占日本GDP的2%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市场的成本太高,无形的“篱笆”太多,他个人并不赞赏中国企业前往日本投资。
日本对中国崛起很警惕
美国《侨报》不久前一篇文章指出,一些媒体正在炒作中国“购买日本”或“购买世界”,实际上,中国人的海外投资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购买美国”时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既然“中国购买日本”只是一个伪命题,那么日本媒体为何还要大肆炒作呢?不少专家都认为,这与日本人的心态有关。
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整个社会弥漫着悲观情绪。相比之下,日本的邻国中国却一直在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只是时间的问题。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下,日本对曾经远远落后于自己的中国的一些动向自然会比较敏感。
刘军红指出,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人心里“既酸楚又警惕”。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使他们面临两难:中小企业不卖给中国要破产;卖给中国,让中国人来给日本企业当老板心里又觉得难受。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属“门不当户不对。”另一方面,作为岛国,日本整个民族具有极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感有时候有点“过”,总是在提防别人。“好比一件旧衣服正想扔,突然有人来要,就会再琢磨琢磨别人的企图”。(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谢宏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