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汽车入世十年:从最担忧到最振奋的产业
来源:《环球》杂志  更新时间:2010/5/17 11:47:53   
>> 相关新闻链接
·建筑钢材再现价格“跳水”一周跌近200元/吨 ·时间窗口已打开 国内油价调整还得等等
·楼市怪象:“有房的人不住,想住的人没房” ·保障房“资本”机遇:“由谁来建设”亟待解决
·中国十载“驯楼记”:“调”与“涨”的变奏 ·赵清林:北京煤老板的改行之路
·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汇金维稳被套真相调查:200亿资金借道中信做空期
·期指主力:我们不是600点大跌元凶 是基金在跑 ·1:8.6262 欧元兑人民币跌入“8”时代

  只要企业有钱,这个钱够用一般不贷款,民营企业更不喜欢贷款。我替银行打什么工?只有奇瑞有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

  到2008年为止,中国汽车全行业的利润从100多个亿增长到将近1000个亿。我们给国家交的税从188多个亿增加到了600多个亿,增长了4倍多。这其中还不包括消费税和购置税,那两个加起来大概2000多个亿。中国汽车的保有量从2000年的1600万辆增长到2008年底的6000万辆。

  《环球》:中国汽车工业这十年是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当然,汽车业的巨变也被某些人所诟病和误读。

  张小虞:十年来,首先,由小平同志倡导的“轿车可以合资”的开发政策不断完善,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投放市场的产品大都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和80年代把退市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相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大众公司把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最新发动机技术拿到中国,引发各合资品牌纷纷引进先进的动力总成,推动了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的大幅进步。

  第二,这十年,消化吸收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主要是零部件的消化吸收。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质的变化。

  第三,自主创新渐成为主流。自主创新最主要体现在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及其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我国轿车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实质上的发展就是2000年以后开始的。现在我们自主品牌的轿车份额达到30%,乘用车加上微车是46%,在商用车领域占有率为85%以上。

  目前,自主品牌的车还是以中低档为主。当然创建品牌要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开发3万元、5万元的,现在开发10万、15万,再高档的,一开始没有开发能力,可能开发出来了人家也不买。自主品牌车企这条路走得很曲折,而消费者也有一个认知过程。

  从最担忧到最振奋的产业

  《环球》:入世谈判历时14年,其中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对中国汽车业的保护。最后我们以“幼稚产业”的名义争取到6年关税逐步下调,进口逐步放开的缓冲期。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担心一旦入世中国汽车就会全军覆没。而这一噩梦并未成真,中国汽车业从一个计划经济的活化石,变成中国经济中发展最健康、最市场化的产业,中国老百姓也从中获得最大的实惠。

  张小虞: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十年,中国汽车业从一个最令人担忧的产业变成一个最令人振奋的产业。

  我一开始在中汽公司工作,1992年就开始参与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后来变成WTO的谈判,到机械部后接着谈,谈对汽车业的保护。当时把整个中国经济产业分为三类,一种是挑战大于机遇,就是农业、汽车工业、金融业,划为A类。第二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床行业、机械工业列为B类。第三个就是机遇大于挑战,轻纺工业当时列在C类。最后的实际情况整个反过来,这是当时想不到的。

  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汽车工业几乎没有增长,低速徘徊,1992年我们就达到120万辆,一直到2000年才达到200万辆,这一个台阶就用了8年。

  到1998年、1999年真是过不去了,全行业亏损,一汽、二汽发不出工资。1999年到了低谷,这时苗圩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东风公司总经理,可眼见满山满野摆的都是车,就是卖不掉。江主席到东风考察,眼看着他们过不了年,后来他拍板,军队买了两万台,这才发了工资,过了年。

  就是在这么一种形势下,2001年汽车工业马上就要应对入世的新挑战了,何况那时国民经济又在连续的调整中,情况真是令人担忧。我们向中央报的时候高度强调说要保护八年,以轿车为代表的关税不得低于30%。最后谈下来是六年半的过渡期。

  当时我们对WTO做了一个承诺,从进入那一年60亿美元作为进口(汽车进口,包括零部件)基数,每年增长15%,直至到2006年取消配额限制为止。这个承诺我们完全实现了。2006年取消配额,完全敞开了,结果是2008年进口达到300亿美元,差不多增了8、9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承诺。每年如果增长15%,4年翻一番,我们等于翻了两番。

  但是中国汽车的出口增长得更快,出口总额从2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60亿美元,这几年进口同样增长,转折点是2005年的6月,出口开始大于进口。整车的进口从4万辆一直到40万辆。去年那种情况下我们进来了大概42万辆,还在增长。

  整车特征管理从2004年开始,在当年的产业政策里对国产化率做了规定,因为考虑到2006年要取消配额,就怕外国厂商CKD组装(即散件组装)。后来欧盟、北美向世贸组织告我们,官司我们打输了,输就输了,该达到的目的达到了。奥迪、雅阁、通用的零部件国产化已经很高,成本低,国产零部件很有价格竞争力。进口零部件即使关税降低,成本还是下不来,迫使进口件装的整车价高了没人买。

  这是开放、竞争、市场化的结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变,在新世纪的汽车工业,我想这种趋势还会延续下去。(《环球》杂志记者/李安定)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