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2010年我市农业工作任务目标确定,粮食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90万吨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250万亩以上,总产1250万吨以上;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稳定在118万亩以上,总产26.6万吨以上。
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全市农业系统将按照“稳粮、增收; 改革、增效;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抓基础,促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抓创新,促农业发展动力增强;抓调整,促农业经济活力提升;抓落实,促工作效能潜力发挥。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以粮稳农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开展“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2010年我市将结合农业部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和全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在全市开展“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高产示范田总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预计增产粮食4万吨以上,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实施节水增效示范。以小麦、蔬菜农田节水为重点,继续抓好藁城、栾城、赵县3个省市共建示范方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力争全市农田节水示范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
强化综合技术保障。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基本思路,综合配套,多管齐下,着力在推广优良品种和重大关键技术上下功夫,在病虫害防治上作保障,在引导农民增加投入上作文章。
发挥农机增收作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大型机具、新型机具。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02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比上年增长1.2%。
质量安农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基地建设标准化。在做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复审认定的同时,继续扩大基地建设面积,2010年达到110万亩,占全市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在巩固原“百村千户”示范村、示范户的基础上,2010年再新增100村和1000户,使全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增加到200个、示范户2000个,推广面积达到25万亩,辐射带动50万亩,占到全市无公害基地面积的50%以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度,2010年新增15个品种,使全市认证品种达到50个。
基地监管制度化。继续按照“一定、二约、三健全”模式要求,2010年30个规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实行“五统一” (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管理基础上,提高基地建设标准,达到有规程、有档案、有品牌、有检测、有龙头(合作组织)依托、有行政责任人、有技术人员、有质量监管员、有微机联网、有远程监控可质量追溯的“十有”目标,使30个基地与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系统并网运行,夯实基地建设基础,突出基地建设亮点。
市场监测网络化。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市、县、基地(市场)三级检测能力,积极探索建立驻点抽查和流动巡查监测机制。23个县(市)区全部开展快速检测,速测样品在50000个以上,12个有定量检测仪器的蔬菜生产大县全部开展定量检测,定量检测样品不低于800个。对本辖区蔬菜种植基地、四类市场以及全部种植品种覆盖面达到100%。
科技兴农 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农业服务“快易通”网络中心、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农业区域站、村科技进村服务站“四级一网”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乡级农业区域站建设为重点,按省报批方案,力争年底前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工作保障条件“四落实”。
加强农技研发创新。以市农科院为龙头,着力做好小麦的节水高产和优质育种、鲜食和专用玉米研究、抗虫棉研究、大豆新品种和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和转化。重点抓好承担的国家重大转基因项目,以及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的重大专项、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工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围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和无公害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主推农业新品种30余个、新技术20余项,适用技术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围绕农民所需,认真组织农业科技阳光培训,使每个受训农民学会和掌握1-2项完整的农业技术。
依法护农 推动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加大普法宣教力度。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配合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执法骨干培训,切实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规范管理、经营权流转等工作制度,重点抓好50个百亩以上土地流转规范化典型和15个县级、50个乡级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信息平台试点建设,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以全面建立县级仲裁机构为重点,抓好10个仲裁工作规范化试点县建设。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加大种子质量监督和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坚持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在春秋等重要季节,认真组织开展以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及农机监理等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行动,提高依法护农实效。同时,强化执法保障。强化执法监督。
服务助农 强化综合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渠道。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2010年,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突破2200家,逐步形成覆盖90%乡镇、95%专业村的合作社体系。各县(市)区筛选3—5个农超对接试点,全市农超对接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
延伸服务链条。围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和蔬菜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资、农情、市场动态等信息服务,加强农产品批发和集贸市场建设,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契约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稳定的产销关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