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包括蔬菜、水果、机电、纺织品和服装等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不仅会给市场上带来更多更便宜的热带水果,对正苦于欧美市场疲软的石家庄市出口企业来说,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这一系列利好消息,给石家庄企业界带来新商机。”但市商务局有关人士也提醒,企业应全面了解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寻求合作,“走出去”谋发展,不要错失发展机遇。
“走出去”“引进来”企业面临新商机
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单的理解就是,中国人在东盟各国做生意,就像在国内做生意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少了很多的关卡,如果能够进入最惠国待遇条款,还可以享受一些特有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东盟历来是石家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主要出口产品有皮革、毛皮及制品,钢材,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农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矿产品和化工原料。今年1——11月份,石家庄到东盟的出口金额达到3.4亿美元。“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的关税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这对石家庄的产品扩大在东盟国家的份额将更为有利。” 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管理处处长赵晓春说,“在亚洲范围来讲,新加坡在交通建设领域有着独到的经验并保持了很高的技术水平,石家庄正在实施‘三年大变样’,可以与该国在机场建设、海港建设、公路建设等基础建设方面有所合作。”
石市企业可到东盟搞承包
除货物贸易以外,随着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双方在交通、通讯、金融、商务服务等一些领域也将逐步开放市场,为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石家庄市商务局外经贸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前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投资,由于缺乏具体条例来规范执行,经常遭遇贸易歧视、各类贸易壁垒等困难。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企业在同东盟国家进行贸易遭遇阻力时,可以通过投资协议进行具体落实与应对。石家庄企业除了投资,还可以到东盟各国搞工程承包。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电站电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亟待建设,其中蕴含巨大机遇。
企业要掌握政策避免错失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了商家发展空间,零关税给了商家上升空间。让自己的产品走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必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河北经贸大学马胜祥教授说,企业在出口东盟国家的时候,应当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政策优惠,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错失本应享受到的关税优惠待遇。如“原产地证书”,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国籍”和“护照”,持有普惠制产地证可以享受比最惠国税率更优惠的关税减让,使相应产品获得价格优势。而现在很多企业不熟悉英语和对原产地证书的相关规定不了解,吃了不少亏。因此专家建议掌握相关知识,是进军东盟的前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