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仍在云里雾里
已经停息一年多的国际板突然成为2009年的热门话题。从年初到现在,有关证监会和上交所完善国际板建设的消息不断传出。
11月10日,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出席“中国金融市场年会”时透露,上交所已经成立境外上市工作小组,境外公司在国内发行上市的规则正在制定中,开始阶段会先进行试点。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国际板推出已被提上日程。
11月23日,上交所启动新一代交易系统。新一代交易系统技术接口可以方便未来国际国内各类参与者的接入,这也被市场解读为,上交所正为国际板的建设做准备。
与此同时,很多境外公司准备登陆国际板的热情也在不断升温。纽交所执行副总裁兼环球上市部主管简学麟之后再次表示,纽交所正积极谋求在国际板挂牌上市,并已经与中国监管部门进行了接洽。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等多家外资企业此前都曾表示有意在A股上市,并称已就相关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而中国的红筹股希望借国际板回归的愿望更加迫切。中国移动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曾表示,公司在上交所国际板上市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正等待政府部门相关细节的落实。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国际板势在必行,但考虑到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基础性产品尚未推出,现在看来,国际板仍如“镜中花”。
《基金法》修改:年底或拿出初稿
在今年基金制度的变革中,《证券投资基金法》(下称《基金法》)修改无疑占有较大分量。
今年7月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基金法》修改。随后在北京召开了《基金法》修订的讨论会。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8月31日,修改起草小组已经初步完成调研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整理讨论阶段。
目前,《基金法》修改小组有两种截然相对的观点:一种是以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原《基金法》起草小组副组长曹凤岐为代表,主张“小修”,即单纯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只对基金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修补,例如对基金可投资范围的限定、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过细的基金运作规定以及对基金经理违规查处等方面进行修改。
另一种则是以吴晓灵为代表,主张对投资基金统一立法,将目前的《基金法》真正变为《投资基金法》,核心观点是将私募基金纳入法律监管。
截至目前,尽管各方对是否在《基金法》中单独为私募基金开辟章节立法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在给予私募基金合法地位这一点上,立法部门和各方专家基本达成了共识。
这次修改起草调研小组成员之一的经济学家刘纪鹏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基金法》修法工作还在研究当中,不过起草小组会争取在今年年底拿出一个初稿。”(《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