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出版业历经十年发展,有数据显示,中国图书90%是出自民营出版社,一片蓬勃景象。但与此同时,跟风、经营面狭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正成为民营出版业发展的桎梏。同时,传统出版业也正在经受网络阅读时代的冲击,面对种种不利的局面,民营出版业如何冲破樊笼,在未来的市场生存下去?
为此,记者专访了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张颐武表示:“实际上,大多数出版社特别是民营出版社目前还局限在几个大城市中,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市场并未开发,图书市场上书很多,但更多的是找不到自己爱读的书的人。开发这些市场,将是民营出版业未来生存的前提。”
民营出版的十年
晨报:民营出版业发展了十年,目前的情况如何?
张颐武:经过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不错了,90%的数据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是民营书业正在逐渐做大做强是事实。从最早的小规模的经营,所谓“书商”模式,到现在这么多很有名的民营出版企业,十年来民营出版业的发展非常快。
晨报:但是很多人特别是民营出版业的经营者都认为民营出版现在还很困难。
张颐武:总的来说现在还是在朝有序的方向发展,有很多畅销书都是出自民营出版业,目前全国每年出版长篇小说1000部左右,就数量而言是历史上最高的。就总体而言,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已经由国家自上而下的全面支配和管理逐渐转型为市场化条件下的多元形态,由不同文化领域市场构筑的文化市场的体系业已形成。
民营出版业和国企的较量
晨报:十年来民营出版业和国有出版业一直在交锋和磨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张颐武:民营出版和国有出版业十年来走的一个逐渐合作的路。最早的情况是一些国有出版社是一个许可证的转发者,走的是单本书外包的路,而一些民营出版商则是生产者,这样在“书号”这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上合作。后来逐渐发展成熟。
当然,这和政策的逐渐放开也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出版慢慢地做大做强,真正地把出版做成事业,不像以前,更多的只是扮演小本经营的角色。
晨报:现在国有和民营出版业的实力对比如何?
张颐武:在以前,民营出版业肯定是比不上国有出版业的,现在则比较平衡。实际上,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出版行业来说是好事,过去大家是双输,现在慢慢开始走上双赢的道路。
晨报:民营出版业相对国有来说有什么优势?
张颐武:首先是灵活,在选题上更加活泼;其次是对市场很敏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战略,这是传统的出版机构很难比得上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