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尽管在多个消费品领域的消费量已超越美国,但目前中国的总消费额仍不到美国的1/6
● 能否从眼下的购物热过渡到一个真正的消费型社会,这不仅事关中国且事关全世界
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人购买的汽车比美国多。
无法想象,需求量高到购车人必须等很久才能买到畅销车型。“真的很无奈,除了眼巴巴地排队,我无能为力。”28岁的室内设计师张戈路(音译)说。他最近和两位朋友想买辆黑色丰田RAV4,却被告知需再等两个月才能提车。如此畅销的可不仅是汽车。对于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包括汽车、冰箱、洗衣机甚至是家用电脑。
“用‘爆发’这个词形容中国市场是一种低估。”汽车咨询机构JDPower亚太区预测总监约翰·邦内尔说。今年汽车制造商预计在中国市场出售的汽车总量是1280万辆,而美国为1030万辆;家电制造商预计在中国的销售量是1.85亿台冰箱、洗衣机和其他的厨卫家电,而美国市场是1.37亿台;至于家用电脑销量,中国已在第三季度达720万台,稳步领先美国的660万台。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中国消费量赶超美国确有客观原因,后者在饱受债务困扰的同时还得担心失业。可这种“花钱不眨眼”的劲头会持续吗?当前消费热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采用补贴和大量贷款来刺激消费。
能否从眼下的购物热过渡到一个真正的消费型社会,这不仅事关中国且事关全世界。第一次,世界把拯救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而非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消费市场激增,但仅靠中国自身的力量还是无法拯救世界经济。以现有的商品价格和汇率计算,中国的总消费额还不到美国的1/6。据JD Power的数据显示,一款新车在中国市场的均价为1.7万美元,但在美国可卖3万美元,因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是小型汽车而非时尚运动款。如果不以销售量而拿美元计价来衡量,美国仍占据2/3的销售额。另一个问题是,物质享受高涨时中国也兴起了借贷风,这或许会给未来的经济埋下隐患。中国银监会最近已通知各大银行严控今年最后几个月的信贷。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肯定比今天还要大很多。或将达12%的经济增长率和人民币升值趋势,都构成增强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潜在动力。 (基斯·布拉德什 《纽约时报》驻广州记者 记者 王丽颖 编译)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