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说,看看现在世界海洋上漂着的大船,有一半是跟中国相关,不是把零部件运到中国,就是从中国把产品运出去,内地很多港口的吞吐量位列世界前十位。那是因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不仅是劳动力价格,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效率也在快速提升。
他引用了世界劳工组织的一组数据,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64.5%,与此同时,印度仅提高了25%,东盟提高了14.5%。也就是说,中国靠此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负面影响。
此外,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企业看的是生产过程的总体成本,而不是产品某个要素的成本。珠三角一家企业搬到越南,劳动力确实便宜,但综合成本比这里还贵。同理,为什么好多东西,发达国家综合的制造成本有时比发展中国家还低,美国人造出来的汽车还是那么便宜?就是配套能力的问题。”隆国强说,中国强大的配套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巨大的市场,构成了30年后新的竞争力优势。
【外需市场之辩】
已经萎缩大有潜力
金融危机令美国人学会存钱,花钱没以前那么大方了;外需市场正在急剧萎缩;部分海外订单将永远消失……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企业的担忧。
对此,隋广军提出,外部需求只是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中低端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全球消费量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可能有所增长,广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仍有空间。争论货币汇率变化令实际出口额增减并不重要,而保国际市场份额才是稳定外贸增长的关键。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于培伟则认为,从全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潜力看,目前我国占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传统市场份额已达17.5%—22%,但占乌克兰只有5.4%,土耳其8.9%,菲律宾9.2%,印度10.5%,巴西、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也仅在13%左右,新兴经济体市场还有较大潜力可挖。广东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能否在这一市场多元化进程中分一杯羹,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发展空间大小。尤其是借助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机遇,加快开拓东盟市场的步伐,是广东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先头阵地,也是后危机时期打造中国—东盟新的分工互补格局的必然举措。
【转型升级之辩】
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
谈及广东的外经贸发展,自然避不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一重大课题。隆国强说:“转型升级,追求的应该是价值链的升级,而不是产品的升级。”
隆国强说,他们之前在做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时发现,很多国内企业无法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不是配套跟不上,就是研发能力不行。“转型升级不是说从做衣服的改成做电子产品的那么简单。关键不在于做什么产品,而在于所处的是高端价值链还是低端价值链,是最简单的组装还是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研发。”
对于这一观点,省长黄华华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上曾做过精彩的阐述。黄华华说,传统产品并不一定就是落后产品,美国的可口可乐既是百年不衰的畅销品牌,也是不断创新、难以仿制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广东“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至今仍享誉全国。其次,高新技术产品也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提升。如前些年热销的以氟利昂制冷的冰箱现已被国际列为限制淘汰类产品,前些年先进的等离子电视现正逐步被液晶电视所取代,前些年盛行的台式电脑已逐步被轻巧便捷的笔记本电脑替换。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已超过五成,这个比重不算低,但不少是贴牌加工的,缺乏自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增值率低,只能收取廉价的加工费。
黄华华当时就提出,我们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也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要使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有核心技术,把处在产业链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向上下游两端延伸,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国际游戏规则还是原来那一套吗?】
应对“反倾销”还要应对“碳关税”
在谈到后危机时期新动向带来的挑战时,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2008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数量、金额分别占到中国入世以来总数的24%和50%。2009年遭遇的贸易救济措施涉案金额中,美国占到57%。
卢中原指出,目前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我国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受到争议,贸易摩擦(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绿色壁垒等)层出不穷,而作为新手段的知识产权纠纷、减排义务等也不断涌现。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也提醒说,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除了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之外,诸如碳关税之类新型保护主义措施还会层出不穷,加之广东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针对广东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还会增多,并由此引发更加频繁的贸易摩擦。
隋广军表示,广东企业在这一轮贸易保护中遭遇的打击非常严重,为历史空前高位,甚至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生存问题。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增长战略转向开始注重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必然会相应地替代一部分进口,并且伴随贸易保护。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衰退初期并不突出,而在恢复时期则日益加剧。所以,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隋广军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