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首歌叫做《雾里看花》,唱出了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面,很难看清楚一个事物的无奈。在《中国经济2009》这首歌里面,也有个叫“通货膨胀”现象,让人同样难以看明白。在今年的实际生活中,到处是一片涨声。首先是股票涨,后来是房子涨。紧跟着是肉价涨、食用油涨、天然气涨、成品油涨、水价涨、电价涨,真可谓事事都涨。就是国酒茅台也在快年关的时候跳出来,宣布要大涨13%,用实际行动来为2009年的涨价增添酒意。唯一不涨的就是老百姓的工资不涨。但奇怪的就是,在这种涨声之下,衡量物价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CPI竟然是负的。于是一些学者出来说,中国没有通货膨胀,从CPI来看,中国现在应该还处于通货紧缩。于是一些官员也跳出来说,此刻的中国防通缩的重要性超过防通胀。这种严重的反差,何尝不是让广大老百姓在“雾里看花”。
其实,对于中国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言语,是典型的教条主义。这些人太死板的套用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对通货膨胀的经典解读。在萨缪尔森看来,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于是乎,在这些人眼里,对物价水平CPI正负的判断就成了衡量通货膨胀的唯一标准。可惜的是,这些人过于书面解读,玩点文字游戏。
一方面,中国衡量物价水平的CPI的构成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在构成CPI的八大类产品中,食品就占了34%,其中猪肉的价格就占了9%,夸张的说中国的CPI就是“猪“数据。而在实际生活中占老百姓开支最大的居住类消费,在CPI体系中权重很低,只占到13%左右。而且不直接包括商品房销售价格,所以即使房屋装修成本、租金还涨,反应到CPI上面还不如一条“猪”。另一方面,CPI用的是同比的数据。由于2008年的CPI很高,尤其是大股东猪肉价格更高,所以即使在2009年猪肉价格已经有很大反弹,但还是同比处于负值。但用环比数据来看,那是连续7个月上升。如果用2007年做基数的话,那2009年CPI正增长不小了。
其实对通货膨胀的解读,另一位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也许更有道理。按照这种看法,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得太多了。2009年中国的适度货币政策,早就演变成了疯狂的货币政策。一年给新增贷款快10万亿,M2增速高达29%。这种货币的投放,流动性过剩是种必然,货币购买力下降也成为必然。在我看来,只要货币购买力下降,那就是通货膨胀。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全部揉进来。想想看,猪肉价格涨,必然需要掏出更多的钞票来买同样一斤猪肉;股票上涨、房价上涨,何尝不是买同样一个东西需要掏出更多的钞票呢?
也许只有这样全面的来解读通货膨胀,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此刻的中国经济已经不是处于通货膨胀预期,而是已经处于通货膨胀之中,通货膨胀早就来了!
至于明年通货膨胀情况如何,那就要看中央政府是否还打算投放多少货币。不过,即使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继续保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但内涵还是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我认为,2009年突出的是“宽松”,2010年将重点突出“适度”了。也许这种微妙的变化,可能会让2010年的通货膨胀不会如同想象中的那样猛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