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低碳经济”给谁套上紧箍咒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9/12/3 14:50:54   
>> 相关新闻链接
·环境税能否解决排污费诸多难题 ·企业破产偿还机制需要改革
·任志强:偷窥房地产生态的镜子 ·迪拜世界下周将与债权人会晤
·国民收入分配急需调整 劳动所得难比资本回报 ·联合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10年将缓慢复苏
·天威集团:风电塔筒试验样机成功下线 顺利通过验 ·秦皇岛首批"零关税"水果出口泰国
·政企合作 携手推进电网发展 ·安全警钟岂能乱敲?
    “碳排放”升降魔法

    在熊焰看来,奥巴马政府的一些核心人物,包括前副总统戈尔在内,一直是国际上节能减排领域的领军人物。今天,奥巴马的团队已经把账算清楚了,就是希望用“能源新政”这服药,来拯救金融危机病痛中的美国。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却从货币博弈角度看待碳排放问题。在他看来,把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作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使得这种“排放权”与一切债券、股票一样自由挂牌和转让,并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最终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构成部分,“这本身就是世界统治精英的一个战略设计”。

    他认为,作为世界货币的游戏规则制定者,欧美日发动国家势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元素,他们拥有高科技方面的强大优势,其社会经济结构早已从工业化社会转型为信息和服务型社会,大批传统工业已经或正在加速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下降通道,而中国等国家处于无可避免的“碳排放上升通道”,就是这一降一升之间,通过金融市场的魔法转换,谁输谁赢,即刻有了分晓。

    熊焰表示,如果有人现在认为美国身陷金融危机中,中国相对轻松,而没意识到美国已经启动新的“碳经济革命”的话,恐怕我们从起点上就已落后了。

    他强调,温室气体的减排事关中国的发展权,在此问题上要“看历史排放,看人均排放,看转移排放,但同时也要看国际大的趋势,国际责任和国际政策标准。“节能减排要靠技术进步,要靠自主创新,也要看经济机制,要靠市场的力量。”

    白益民则对一些政府有关部门和本土企业缺乏战略眼光深感不安。在日本,企业和政府在环保战略上,是“宏观与微观统一”、“远期规划与市场竞争统一”,他们的财团体系高效而灵活,就像集团军与先锋队一样配合紧密,进行交叉立体作战,而中国人似乎只会“陪着人家玩儿”。

    江涌对记者说,中国人下围棋从来都是通观全局,而不能困于局部,“只看树木,不见森林”。他强调,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博弈要懂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中国“低碳经济”的瓶颈

    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高涨热情带动下,国内也存在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的“无序”现象。各地快速兴建的“新能源基地”,有些存在过度投资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风电开放12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仅有800多万千瓦实现了正常发电,1/3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并网困难,有一些已建成的风电厂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长期看很容易出现投资收益低下、风电资源被浪费的局面。

    同样,在新型煤化工、生物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领域,某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也很容易在投资和引资冲动下急于“上项目”,而忽视可持续发展。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内企业扎堆儿的多晶硅行业,产能8万吨,占全球的一半,但多数缺乏核心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未来发展很成问题。

    据《瞭望》周刊调查,自中央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各地投资热情高涨,但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又酝酿重新上马;一些被环评否决的项目又改头换面通过“绿色通道”审批;甚至还有不少项目仍在试图先把“生米煮成熟饭”。

    白益民对记者称,中国工业化经历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教训,很多时候市场换出去了,技术没换来,最后不得已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这一轮,环保、新能源经济大潮临近,又有人忽悠着中国“以碳排放换技术”,结果会如何?

    有业内人士反映,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绿色产业在我国刚起步,就遭遇“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的循环。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早已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产业布局和技术积淀,一些中国人的“热情”多少显得有些幼稚。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马学禄曾向媒体透露,我国可再生能源教育、研发机构严重缺乏,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但“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现实情况看,中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中国温差大、风况较剧烈、风沙大等方面。没有在详细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就不会有自主权,这有可能使中国风电行业受到致命打击。

    许多专家都建议,发展“绿色产业”,必须由国家集中力量,统一制定技术攻关计划,支持培育重大自主创新的技术和应用。

    “中国本来就居于弱势,更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位风能产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战斗还没打响,可能就败局已定”。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