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多城市水价上涨 专家称政府失责
来源:新华网-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12/2 17:13:57   
>> 相关新闻链接
·吃海带治甲亢纯属误导 ·“夜猫子”应多吃胡萝卜
·胃弱少吃酸 眼差少吃辣 ·王传福:被质疑的绩优生
·我国首次明确纳税人14项权利 知情权居首 ·屡亏屡建 京东方豪赌液晶屏隐忧
·专访友邦华泰投资副总监:管理基金要避免"人治" ·李瑜:5到10年中国游戏产业会有跳跃式发展
·美铝亚太总裁陈锦亚:中铝美铝合作大于竞争 ·11月CPI转正仍存悬念 PPI或将大幅上升

    经济参考报12月2日报道  水价上涨的冲动源自于:一是资源价格有必要从原来的过低逐步上涨,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转变为集约;二是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越来越不愿意对水务进行补贴。

    从今年1月1日广州自来水全面涨价开始,全国多个城市先后拉开了涨价序幕,关于水价上涨的理由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果。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记者再次感受到了水价上涨的压力和关于水务改革的激烈争论。

    聚焦 1 “涨价”是水务改革无法绕开的话题

    一方面,城镇居民对水质和水价多有抱怨;另一方面,供水企业也有一肚子苦水。而“涨价”是整个水务行业无法绕开的话题。在研讨会上,参会的水务企业和协会代表普遍表示水价太低,影响了行业发展和供水安全,“涨价”呼之欲出。

    对于水价为何涨声四起,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涨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当前面临经济转型时期,资源价格有必要从原来的过低逐步上涨,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转变为集约;二是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越来越不愿意对水务进行补贴。

    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原秘书长洪觉民则将“涨价”归因于政府的投入不足。他在研讨会上指出:“城市供水的投资主体应当是地方政府,而水厂扩建、管道改造和延伸、供水一体化等现在都是企业自筹资金,企业的钱从哪里来?结果就是涨价。”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马中教授认为,水价改革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各种涨价的理由其实都可以作出相反的解释。比如“企业亏损说”,但怎么亏的公众并不清楚;比如“国际接轨说”,但国民收入并没有与国际接轨;比如“节约资源说”,但用水是居民的基本需求。

    高辉清指出水价上涨必须遵循的路径,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经营要让水务企业保本,最好还有个微利,这样才能在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时候,让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等财力有所好转,还能进行升级扩建。同时,水务企业是非营利机构,所以价格不能无限上涨。从群众的接受程度来说,水价上涨的幅度不宜过大,各城市也不要集中涨价,应该分出先后。

    聚焦 2 “政府”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水务市场化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是市场化方向一走到底呢,还是寻求改革新突破。”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原秘书长洪觉民给出的答案是,现在到了“供水归公”的时候。

    “供水归公”就是强调政府在公用事业中的责任,明确政府是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也指出,城市供排水是公共服务,不管改革怎么发展,政府的公共职能始终不能改变。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正是高辉清所认为的水务改革需要摆正的三大关系之一。其实,中国政府与水务企业发生密切关系的时间并不长,直到2002年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企业才算是深入地参与到水务市场之中。2004年,建设部又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政府主管部门和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

        然而,水务市场化似乎和政府退出公用事业划上了等号。一些地方政府干脆对国有企业“一卖了之”,最终不可避免地造成“赤峰水污染事件”这类悲剧的发生。

    高辉清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以前水务市场是政府主导型,企业运营费用直接从财政上拨,现在应该更多地贴近市场,往企业里引入私人资本。但水务企业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带有很大的公共性,所以还要保证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换句话说,即使百姓没钱可交水费,也要保证供水的正常,这就只有依靠政府的控制力。

    水务改革的第二组关系是“市场与监管”。郭鹏用“企业很受伤害”来形容政府监管不足所带来的“痛苦”,他希望政府对“坏孩子”坚决打击,对“好孩子”坚决支持。

    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祥形象地说这是“渠没挖好”,即监管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时候,急于市场化改革,必然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

    监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立“坏孩子”的退出机制。正如高辉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所说,“企业运营水务,应该有盈利,但是如果企业存在利润转移,或者通过暗箱操作为自己牟利,就要让其坚决退出”。

    高辉清认为水务改革还要处理好“企业盈利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当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即使企业赔本,也要保证水的供应。涨价也是一样,要看当时的大环境,如果当时CPI涨幅过快,就不宜调整价格,而是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来自企业的张国祥对于“公共责任”更是感同身受,他指出,“公用企业一定要讲社会责任,没有社会责任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就将被老百姓和政府淘汰”。

    不管是平衡哪些方面的关系,徐宗威指出,水务改革的本质是借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快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解决公共产品需求问题。“水利万物”,水务改革最终目标还是在于一个“公”字,最终才能真正获得公众的掌声。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