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谈得非常好,现在国内很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您此前也提过铝行业今年会出现600万吨左右的过剩,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陈锦亚:有两个数据,第一,估计今年中国全年铝的生产量是1300万吨到1350万吨左右,而中国全国的铝的设计生产能力大概是1900万左右,这里大概有600万吨左右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代表过剩,而是代表我们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差距。
这里有好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它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来替代落后技术、落后设备。为什么这么说?很多时候,在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的过程中,设备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旧设备耗能特别大,排污能力很强,所以要用新设备把它替换掉。我个人觉得,这600万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保护层,如果使用适当,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升级换代,帮助中国铝行业在节能减排上走在其他国家前头。这不一定是坏事,倒是如何用好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这个问题上,美铝非常愿意和中国企业一起探讨一条最符合中国铝工业发展的道路。
要是说铝工业产能过剩,其实还远远不到,美国、日本平均人消耗35公斤/年,中国十年前是2公斤,今年是7公斤,涨得不得了,3.5倍,即使这样,和美国、日本比还差很多。咱们不说中国会搞成美国这样的规模,我个人觉得也没有必要。但想一想,如果现在的7公斤变成14公斤,中国就需要2600万吨,现在的1900万吨(产能)还不够。所以1900万吨给了中国一个好机会,用节能减排的设备替代环境不友好、耗能特别多的设备,同时还可以取得一个经验,下面的几百万(吨产能)怎么增加起来,当然可以考虑进口,也可以考虑和其他国家合作。
反正我要说,中国绝对不是中国的中国,中国是全球的中国,必须要走全球化的道路,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而在走出去这方面,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老百姓应该学会容忍,交了一点学费其实并不是坏事,政府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支持。企业要学会进行总结,事情做了以后,什么地方做好了,什么地方没做好,下一步如何做得更好。
网易财经:作为美国最大的铝材生产商,美铝如何看待铝行业明年的生产预期?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陈锦亚:我不是经济学家,所以很难大胆预测将来经济的发展,只能这么说,我个人看到中国铝行业的发展,明年的势头绝对比今年更猛,也就是说,在明年,中国的铝产量还会有很大发展。同时美国铝行业已经见底爬升了,按照我们公司的定单来看。欧洲是最慢的,现在已经见底了,或者处在从底往上爬的过程,总得来说,我对明年的铝工业看好,很多人说“做多”、“做空”,要是我个人的话,肯定是做多,但我们公司不一定允许,总得来说我是看好的。
网易财经:此前你在德尔福做中国区总裁,再之前您是一名杰出的律师,从律师转行做管理,可不可以讲讲你的管理哲学?
陈锦亚:我真的说不上杰出,只是我的机遇比较好。因为一个企业要发展,上靠公司总部决策层,下靠领导人员和员工,我的作用其实就是起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把正确的信息让双方都能接受,然后做出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决定。还是那句话,很多时候事情都有规律可循,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咱们要尽可能靠近“道”,靠近游戏规则,按照游戏规则做事情,同时鼓励员工多发挥主人公态度。我觉得他们比我做得好,上面的比我做的好,下面的比我做的好,所以我在中间比较舒服一些。
网易财经:最后想请陈总谈一谈美铝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和下一步的规划重点。
陈锦亚:现在美铝在中国已经投资了7亿美金,我们在中国主要的投资范围都在中游产品上,我觉得一个成功的铝工业公司从上游到下游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产业链,所以下一步是如何扩展我们的产业链帮助美铝在中国做强,第二步是做大。
有很多好方法,很多人说美铝可以自己独自做大,但我觉得搞合资恐怕更好,中国也有很多企业愿意用他们的经验、管理人员结合我们的经验、技术、管理人员,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我非常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现在很多企业从合资企业转都独资企业了,觉得非常了解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又很好,赚钱要自己独赚。我觉得,凡是想独赚钱的企业都活不长,你只有和合作伙伴、和所在国共同赚钱,你才可能在这个过程真正开花结果。所以下一步我是想如何同一些成功的中国企业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网易财经:现在有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单位了吗?
陈锦亚:这么说吧,我几乎每天都在探索,和不同的公司、省份交流。很多时候你不能强求对方一定按照你的思维方法行事,他们也不能强求我按他们的思维方法行事,而且形势变得很快,要找到最合适的伙伴,结合起来做事情。
网易财经:行,谢谢陈总今天精彩的访谈。祝愿美铝在中国的业务蒸蒸日上。
陈锦亚:衷心祝愿网易变得更强大,能更多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全球,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平衡的发展。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