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国家做广告 企业不买账?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12/2 15:34:19   
>>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因技术壁垒年失三千亿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继续“稳”字当头
·2010年中国经济呈倒“V”型增长 ·PMI指数连续九月扩张
·炒蒜团转战成都 辣椒一月价涨50% ·武钢4亿美元签巴西矿 铁矿石谈判再次遵循“中国
·FMG改口称将恪守铁矿石中国价格 ·学者建议中国持美国债"债转股" 克林顿响应愿操刀
·美国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韩德胜辞职 ·总裁李昆临危执掌深航

    部分出口商表示“不知情、不关心”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广告界,“中国制造”的创意正引发一轮热议,不过,在中国外贸神经的最末端,出口商们对“中国制造”广告的反应却“冷静”得多。北京晨报记者昨日采访多家外贸企业发现,大部分企业对于这则广告的播放并不知情,也不关心。

    从11月23日起,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开始播放一则30秒的“中国制造”广告,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

    昨天,参与了广告策划制作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推出这则广告是想传递“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的信息,“近几年,中国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我们希望借助广告的播出,体现中国为各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商品的态度和意愿。”

    不过,这则已播放了10多天的广告,并没有引起外贸企业的注意。浙江瑞安一家工艺品制造公司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关心这则在国外播放的广告,“我们只是给迪斯尼、沃尔玛做贴牌产品,也不打算在国外做品牌广告。”另一家制衣企业的产品虽然主打海外,但是同样对这则广告并不了解,“帮助我们在国内建立一级销售,打开国内市场,可能比在国外做广告效果更直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轻工出口企业为例,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是为国外贴牌生产,品牌推广意识淡漠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此,专业人士表示,企业忽视海外品牌建设可以理解。此前,除了海尔、联想等已经形成规模的跨国公司,中国企业鲜少在国外打广告,一方面由于国外主流媒体的广告价位远远高于中国,30秒广告最便宜的打包播放方案,价格也要在15万美元以上;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企业并不直接向当地市场出售自己的品牌产品,无需品牌宣传。但是,如果中国政府的这种品牌宣传能够持续,外贸企业无疑将从中获益。

    奥美广告中国区总裁陶雷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外,以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宣传已经非常普遍,扭转国外消费者的认识误区有利于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多的采购商。”

    为中国制造公关需要耐心

    中国不是打出国家品牌广告的先驱。早在5年前,在CNN亚洲区播放广告的发达地区旅游局,就已经达到了39家。在包装“中国制造”方面,中国政府甚至落在了阿里巴巴后面。为了提升业绩,这家B2B公司拿出了3000万美元,为它最大的客户群——中国中小企业们包下了国外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

    不过,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中国政府的用心良苦仍然值得鼓励。中国政府试图为难以计数的中国企业打开一扇窗,让“中国制造”品牌重拾信心。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制造”的品牌觉醒可能还处在“萌芽阶段”,此次的广告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精良,却有意强调了欧洲设计、美国科技。中国制造还并未被塑造成完整的高端产品,中国制造的困境也不是仅靠30秒的广告就能突破。“中国制造”仍然处于国际市场产业链的底层,更多的工夫要下在广告之外。

    但是,广告语言的价值在于沟通与理解,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则广告显得如此重要。

    不少中国出口企业已经走到了生死边缘,原因并不在产品本身。贸易摩擦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中国制造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围剿”,浓厚的政治意涵已经不是经济理论能够解释。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中国制造”并非真的“无敌”。毒奶粉、问题玩具天天见诸报端,占据舆论主流的不是“中国制造”如何惠及全球,而是被西方频频炒作的“中国产品有问题”。在涉案企业集体反思的同时,中国制造也需要搭建自己的形象。

    现在,中国政府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