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栾城县工业发展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到今年10月底,全县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42%,当月环比增长4.41%,工业经济进入复苏期。如何抓住“后危机时代”经济特点,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打造全面发展的总量优势。现有企业特别是优势骨干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中坚和支柱,是反映区域经济状况的“风向标”,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命脉。提高工业综合实力,首先就要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扩大经济总量。要发挥这部分优势企业的潜能,实现存量经济扩能增效,创造总量优势,必须牢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手段来激活市场主体,形成规模扩张的强大动力。必须统筹不同类型企业发展,优势企业抓超额,一般企业保任务,亏困企业抓扭亏,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努力使工业化的步子迈得更实、幅度更大、水平更高。
打造持续发展的增长优势。持续发展的增长能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的后劲上,而项目建设正是经济的“主引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企业、明天的GDP、明天的财政收入,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和第一推动力,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增后劲,以项目优结构,以项目求升级。对开工项目,安排专门班子跟踪督办,力促尽快竣工投产。对在建项目,严格实行定期调度,保证建设进度与时间同步。对谋划项目,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主动搞好对接,使其早日落地开工。坚持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项目落地的有效载体,完善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等政策措施,努力把园区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实力做强。
打造快速发展的竞争优势。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扎实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而实现转型升级,有赖于持之以恒地提高创新力。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创建和认定各级科技研发中心,继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要实施品牌化经营。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企业家的“三名”创建活动,加强标准化生产和计量监测,大力推广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走质量、规模、效益型发展道路。要加强人才储备。引导企业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在职员工学习培训,提高企业技术人员比例和员工技术等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打造协调发展的环境优势。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来源于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吸引更多项目,培育更多优势企业,就必须在优化服务、完善政策等方面做文章。一是努力树立“服务品牌”。深化“保姆式”服务模式,改部门之间和部门科室之间的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建立“法企对接”机制,政法部门出台服务企业24条措施,落实了中层以上政法干部分包企业责任制。二是倾力建造“政策高地”。出台完善鼓励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扶持骨干企业壮大、支持金融单位增加有效信贷等20多个政策文件,积极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包容性和吸引力,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着力构建“融资洼地”。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政府投融资管理办公室、城建投资管理办公室、土地储备中心。加强政策引导,督促金融部门扩大对有市场、有效益企业信贷规模,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市场运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作者系栾城县县长)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