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选择:或自主创新,或合作借势
根据邯钢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公司已可生产汽车用钢的80%。拿下面板产品,无疑将使这一数字的“含金量”大大提高。
开始为长城汽车试制面板的邯钢公司,希望将来能把自己缝制的“外衣”披在奥迪、宝马等高端乘用车上。
但进入高端的“门槛”也格外高。业界共知的是,要想把汽车面板产品打入世界一流汽车制造企业,就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平台标准。从产品技术指标乃至生产环节,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跨越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走完全自主创新的路子,自创体系。一种是借势国际知名钢铁企业,通过合作掌握整套技术平台。
目前,国内跨越这一门槛的钢铁企业都选择了后一种方式。
从20多年前斥巨资从新日铁买下管理软件及技术平台后到2004年7月30日,宝钢、新日铁、阿赛洛三方合资组建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高等级汽车用钢板,宝钢借势发展的路径一直在延续。
同样致力于汽车板的鞍钢,则在2000年11月与国际汽车板生产的龙头企业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签订协议,建设镀锌生产线,主导产品就是高档汽车板。
本钢则通过与韩国浦项制铁合资合作,踏上了生产汽车面板的技术平台。
邯钢会选择哪条路呢?“依靠我们现有的技术力量,走自主集成之路看来很艰难。”曾在韩国浦项工业大学进修学习的吝章国说。
据介绍,在浦项制铁一个产能只有1300万吨的分部,就有专业技术研发人员400多名。邯钢公司产能规模与其大致相当,只有40多名专业技术研发人员。“这还是近年来重视研发后配备的,自主集成之路难度可想而知。”
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邯宝公司。曾有业内人士推断说,宝钢想借助这枚棋子强势介入河北钢铁版图,而河北钢铁工业则想借助宝钢板材技术优势,实现产品大跨越。但随着河北钢铁工业整合骤然加速,河北钢铁集团横空出世,宝钢设想落空,邯宝隐身而退。
但这并不排除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寻求借势的可能。据了解,邯钢一些技术人员正向集团高层建议采取技术引进吸收策略,尽早将装备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不久前,河北钢铁集团高调组建钢铁研究总院,以期在集团技术创新领域获得突破。
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杭州召集宝钢、鞍钢、武钢等几家钢铁企业,征询关于汽车面板国家标准的问题。业界称,先发者要为后来者制定进入中国汽车面板俱乐部的规矩了。
看来,邯钢基于汽车面板的技术平台构建也到了快马加鞭的时候。
参观邯钢新区可以发现很多新变化。
在炼钢厂进入车间的台阶上,中间有一道黄线,严格划分出了上下两条行走通道。车间控制室门外每个垃圾桶,都被地面上的小线框定了位置,即便是每扇门,开启后的轨迹也被用虚线在地上划了出来……“这些都是邯钢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邯钢要通过管理精细化来带动岗位操作等生产的标准化。”邯钢公司总经理彭兆丰说,转变是在为以研发生产汽车面板等高端产品为标志的邯钢新时代而准备。据介绍,今年以来,邯钢新区先后开发出8大系列、40多个新品种。
前不久,邯钢公司生产完成了为英国客商“量身定做”的 400吨S390GD+Z高强镀锌板出口订单,这是邯钢按照英国客商的特殊需求,依靠自主研发生产的英标产品。如今,像这样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以前是企业生产了产品,直接发货给客户就完了,但在汽车面板产品研发中,我们和长城汽车一起协作,完全是另一种产品推出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紧跟市场需求中,实现生产和管理系统与下游企业的衔接融合。”吝章国感慨地说。
宝钢等借鉴国际知名钢铁企业管理模式的经验,无疑为邯钢提供了参考,基于标准化的管理升级在邯钢持续升温。
事实上,一则实例曾让邯钢人见识了标准化的力量。
在当年邯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建设中,有一组从德国引进的磨床需要装配。邯钢方面召集了设备、电子等各类技术员几十人,德国方面只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工人。这位对机械原理和电子系统并不了解的老工人拿出一本手册,便开始按部就班地调动人员安装起来。
此举令在场的邯钢技术人员大为吃惊,也明白了标准化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目前邯钢已经构建起抵抗市场风险最好的产品结构,如何依托装备优势,加快技术研发,把产品优势尽早发挥出来,就看人的因素了。这就是我们追求标准化、精益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彭兆丰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