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复制的四项原则
很多中国企业的创业资本很小,所以营销过程必须贯彻“以战养战”的原则,表现为缺乏战略性投入,因而经常为专家所诟病。
第一个基地市场的形成,通常就是“以战养战”的结果,以试探性的投入获得不错的回报,然后再扩大投入。循环投入,以很小的资本培育基地市场。
要建立更多的基地市场,试探性的投入、“以战养战”,肯定不行;不计代价的战略性投入对于弱小者更是一场赌博,或许大胜,或许大败,同样不可取。企业需要的是可以承受的高成功率的做法。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找到了快速复制基地市场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从优势企业通常并不关注的大规模边缘市场切入。因为是边缘市场,通常不会遭遇强大对手的关注和反击,可以降低投入成本,而且切入市场之初就能获得足够的销量。当然,怎样才能找到大规模边缘市场,每个行业、每个时期、每个区域都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第二,把建立基地市场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市场的开发阶段和维护阶段。开发阶段销量小,工作量大,人员投入大;维护阶段销量大,工作量小,人员投入反而少。这与多数企业的做法完全不同。有些企业的人员投入不是按工作量需要,而是根据销量结果——销量大所以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所以人员多。反之,则人员少,当然最终销量则更少。
第三,建立两支销售队伍,这是快速复制的关键。一支队伍以维护市场为主,固定在基地市场;另一支队伍为流动队伍,以短期内突击开拓市场为主。就如同毛泽东把军队分为“地方部队”和“野战军”一样,既有配合又有不同,“野战军”一定要能够快速拉出去,打大仗,打胜仗。
第四,快速启动市场。“猛火烧开水”比“温火烧开水”效率更高,短期内快速启动,让对手短期内难以反击,可以短期形成氛围。
根据我们的经验,采取快速复制模式,县级市场能够在6~12个月建立基地市场(市场占有率第一),市级市场可以在12~24个月建立基地市场。
基地市场连片
当基地市场连片,形成以省或大区为单元的优势市场时,就形成了战略性区域市场。如果一个企业建立了10个省以上或3个大区以上的战略性区域市场,就自然成为行业龙头。
如果一个基地市场呈“孤岛”状,未能与其他基地市场连片,那么当对手在周边渗透时,基地市场仍然很难坚守。如果基地市场连片,互为犄角,则对手很难找到进攻的立足点,从而确保基地市场的安全。
我们通常主张以县或市为单元建立基地市场。因为以省为单元建立基地市场的周期太长,投入太大,基地市场容易半途而废。
当以市或县为单元建立基地市场时,仍然需要大格局,即以省或大区为战略单元。比如,当在一个省建立5~6个市级基地市场时,其他市级市场可能因为基地市场的渗透或影响,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自然生成为基地市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