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题为“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强园区”的工业发展攻坚战正在全市展开,石家庄市正合力谱写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石家庄产业发展存在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局限,石家庄应如何打好这场攻坚战?本报特约经济专家为石家庄发展出谋划策。
特约专家 李岚:女 ,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奖励。2009年获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
石家庄具备大规模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条件;三块“国字号”的“金字招牌”,成为对外招商引资、提升自身形象的名片
记者:目前,石家庄市正在打响工业发展攻坚战,将其定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全市上下正在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您认为,工业发展之于石家庄有什么特别意义?
李岚:石家庄代表着河北的发展形象,标志着河北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河北发展全局。实施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石家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我省其它城市做出了表率。但是石家庄整体实力的提升根本上还是要靠产业水平的提升。与发达省市的省会相比,与省委、省政府对石家庄的要求相比,与建设经济强省、发挥省会的龙头作用相比,石家庄的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亟须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谱写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石家庄作为一座省会城市,经过多年的重点建设,在全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请您结合石家庄独特的区位优势、政治文化优势及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具体谈谈石家庄产业发展的优势。
李岚:与省内其它城市相比,省会石家庄明显具有地理和交通区位、城市和产业基础、管理和科技教育三个突出的优势。靠优越的山口山麓冀晋咽喉的地理区位和南北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造就了石家庄城市的形成和历史的繁荣,使石家庄成为山前隆起带的重要节点,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经过省会迁驻以来30多年的重点建设,石家庄已经形成了全省科技、教育、卫生和管理服务中心,在全省城市发展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政治文化优势。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使石家庄不仅成为我省的老工业基地,而且成为我省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医药、装备、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和物流等优势产业,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条件。石家庄有三块“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即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材料基地。这是石家庄对外招商引资、提升自身形象的名片。
通过实施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提升了石家庄城市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和集聚力。石家庄市以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创造了石家庄速度,取得了喜人成绩。改善了石家庄的发展环境,为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集聚创造了条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家庄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对于石家庄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有明确表述。提出了 “两群一带”的发展思路,即要“构筑以京津唐、京津保为骨架的环京津城市群和以石家庄为核心的环省会城市群,加强培育沿海城市带”。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也将石家庄的发展规划其中,对促进石家庄与京津的合作,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更好地发挥第三增长极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在石家庄的产业构成中,钢铁、化工等资源依赖性工业仍占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份额较低
记者:从目前情况看,石家庄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综合竞争力排位比较落后,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任务极为迫切,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的局限或者说“瓶颈”在哪里?
李岚:石家庄的产业构成中,钢铁、化工、皮革制品、水泥、纺织和电力等资源依赖性工业,仍然占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份额较低。石家庄的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和服务业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产业还不够大、不够强,缺乏新的战略增长点,缺乏像唐山动车行业那样快速崛起的产业,缺乏大力度的实效性强的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
石家庄的产业发展没有充分利用好三个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没有打造成高水平、具有国家意义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增长极,潜在优势并未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石家庄的产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支撑。作为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石家庄与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长春和深圳拉开了巨大差距。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