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坐标”结下的中日忘年交
2008年,我读到日本管理大师河田信的著作《丰田管理方式》(铁道出版社2008.3),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对其中揭示的经济信息三层次模型倍感亲切。于是,2008年11月份,我邀请河田信老师到访中国。我们在杭州的西湖边散步,浩淼的西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置身其中,两个年龄、背景都相去甚远的人在地头力的几个观点上达成了共识,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归结。
丰田公司是建立在地头力之上的。丰田公司的核心就是赋予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就是把每个员工都看成是创造者。丰田公司规模如此之大,只是在危机中受到有限的伤害,就是因为公司的基因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创造者。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公司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能保证充分释放一线员工的创造力。
地头力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河田信老师说,美国上个世纪的3位管理大师提出过“墨菲法则”、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那是对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文艺团体,抑或是企业组织,都适用的概括。但是那些概括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概括,而没有提出一种他们自己也能信服的出路。地头力可以填补这个空白。任何一个组织形态,只要能够释放全员的地头力,这个组织就会强盛。反之,一旦组织成员的地头力削弱,这个组织必定会萎靡不振。
地头力是东方崛起、西方衰落的根本。西方公司组织的发展深深坠入科学数字管理的轨道,坠入ERP、六西格玛等数字陷阱而不能自拔。他们已经成为过往历史数据的奴隶,难以再有创造性了。东方企业却不然,我们中、日、韩企业还处在上升的过程中,一大批企业人都在那里安心追求精进、极致和改变,都在追求最大限度释放个人和组织的地头力,这是东方企业崛起最关键的东西。
河田信老师毕竟是一个系统设计的教授,他感觉我对地头力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主动提出要帮我下一个定义。我当然求之不得!河田信老师一边沿着湖边走,一边摇头晃脑地推敲着。他说,地头力概念最重要的是清空,要清空一切成见、经验、戒律、教条,利用直觉力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就是“清空”、“直觉力”、“现场发现解决问题”。我给他打岔说,前些日子我跟一个哲学家朋友薛为昶交流过,他说你这个地头力只是灵机一动呢,还是有理性的因素在里面,如果只是灵机一动,没有理性参与其中,那就不可以广泛复制,因此也就没有生命力。河田信老师说,这个容易,可以在最前边加上“在一定的框架下”即“多维坐标”。
“多维坐标”,多么好的概括!多维坐标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磁场”或“道场”,也可以简单地称为“场”。给地头力建构一个强大的“场”!这个思想解决了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上去就给了河田信老师一个熊抱。
把河田信老师的话概括一下,地头力可以作如下规范定义:在一个组织的特定坐标或场中,清空一切经验、教条、成见、束缚,用直觉力对现实真问题做出反应,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田信老师的“坐标”或者“场”,是理解和把握地头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说一个公司建构在地头力之上,实际上就是说,这个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坐标”或“场”,使得任何一个现场的任何一个员工,都能够成为自觉的创造者,都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地头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