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在不停顿的颤抖中把握住生命节律,必须专注于一件具体的事,用事缠着自己。而且,要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不断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精进和欢喜,才可以释放自己源源不断的地头力。一个公司是要充盈组织末梢,保证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员工,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精进和欢喜。
李云龙地头力的升华
地头力最佳的诠释者应该是《亮剑》中的李云龙。如果让李云龙恪守一个军人服从的本职,一切严格照命令行事,让他打阻击他就不能出击,让他围平安县城他就不打进城去,那么就没有他创造的那么多战争奇迹。李云龙强势的地头力究竟由哪些素质构成呢?
国民党军官楚云飞目睹李云龙指挥出奇制胜的战役,很是纳闷。他说,你没有上级的指示,也没有情报,怎么就能灵机一动抓住一个机会,用一个营的兵力,一举捕杀包括少将在内的100多位日本军官?李云龙笑笑不给他透家底。据我观察,正是颤抖意识、整体意识和良性意识在李云龙身上起了作用,使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
李云龙从一个人的地头力到一个团队的地头力有这么几个基本面:
他具有颤抖意识。他知道在剧烈的颤抖中,惟有清空、放下归零、忘掉所有教条才有可能抓住生命的节律。他还懂得,颤抖意识的着力点是:从结论思考的假设能力。
他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他“无我”,能够跳出自我得失,去俯瞰全局。“无我”就是具备了庄子提到的“心斋”,所以具有一种单纯化的能力。
他具有很强的良性意识。他胸怀让每个人都嗷嗷叫的使命,看人一眼,拍人一巴掌,就能让人热血沸腾。他从来不抱怨配置,没有配置可以自己去找。这样他的一个团就有超过一个师的兵力,而他的一个营就有一个加强团的兵力。
李云龙的颤抖意识、整体意识和良性意识,助他有了无与伦比的地头力。对待战争,他始终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一旦上场,必定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股“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亮相”的一拱到底的“地头力”,那份“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敌人胆寒。
他在最后的演讲中的一句话,我特别欣赏。他说,一支部队的魂魄就是由这支队伍的首任行政长官的脾气、性格、精神所决定的。李云龙说得很到位,特别符合今天的企业。按照李云龙的语式,一个企业的文化或灵魂,是由这个企业创业人的脾气、性格、精神和境界等决定的。
李云龙的地头力,不是简单一个人拼刺刀的能力,也不是指挥上多有远见卓识,而是能够贴近一线,抓住一刻接一刻的现场变化,当机立断。同时建构了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场”,释放整个团队的地头力。李云龙在最后的演讲中还特别申明,众多英雄往往容易在一个团队中涌现出来。
从一个人的地头力到一个团队或组织的地头力,这是李云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