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马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来源:求是 更新时间:2009/10/16 17:56:04   
>> 相关新闻链接
·《2009胡润女富豪榜》在沪发布 "女首富"拥有300 ·美国大企业主管认为经济和企业前景趋好
·我省冬小麦预计增播23.5万亩 ·平山谋划四个超三亿元项目
·中法出版集团进行资本联姻 ·网友热议:“中国模式”拓展现代化道路
·今年家电下乡已销2082万台 ·美国称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世界饥饿人口突破10亿 ·新闻分析:今年四季度缘何成为安全生产"关键时段

   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一手抓着力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抓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关键是要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抓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这是我国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研发能力;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加快促进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交通运输、节能建筑、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要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使之成为带动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调整城乡结构,在继续加强农村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多种经济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更是人本身的变化过程,包括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为市民。城镇化的过程,将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产生巨大需求,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城镇化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一方面,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从而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应当明确,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均等化,也不是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均等化,不能单纯以生产总值为中心来做文章。要从三个方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布局上应相互依存、取长补短,要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

    调整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精心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目前我国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偏少;农村居住占用空间偏多,城市居住占用空间偏少;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失衡,一些地区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过度开发,使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必须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相关配套政策,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集聚人口和经济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地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保障生态安全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战略举措。当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财政、投资、环境等配套政策正在抓紧制订,要精心组织实施。

    调整外贸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提高一般贸易、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我国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一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偏大。2008年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达41.1%,其中出口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但加工贸易对税收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却不大,国内企业只能拿到很低的加工费。二是出口产品大量为贴牌生产。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大部分利润被外国品牌商拿走,污染和消耗则留在国内。三是出口产品层次较低。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也是中低端加工装配环节的产品,国内增值率不高。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努力稳定出口规模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扶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出口地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调整外贸结构,要把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展海外资源、技术合作。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