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涉上市公司层面整合
朱京津称:中生集团是国内血液制品头号公司,在科研和生物制品方面有行业优势,而目前国药集团打造科、工、贸一体化的格局,中生集团的优势正好弥补了国药集团的缺失;另一方面,国药集团具有冷链配送能力,也为中生集团血液制品的输出提供了配套服务。
在医药工业方面,国药集团目前通过直接投资和控股子公司的方式,从事抗肿瘤药品和麻醉药品的生产和销售。
分析人士认为,国药和中生的重组可能涉及旗下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变更。目前国药集团已通过国药控股实现旗下流通类资产的整体上市,未来国药集团旗下的医药工业资产和中生集团未上市医药资产,将成为整合上市对象。而以天坛生物作为整合平台的可能较大。
不过,中生集团办公室何女士称具体涉及天坛生物的信息还不能透露。
“大医药”竞争格局渐成
同时,国药集团在医药研发上也有部署。国内著名的三家医药研究所分别在四川、上海和天津,国药拥有其中一家即四川抗菌素研究所。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一直有与国药集团重组的预期。
朱京津称国药和医工院一直在谈,包括具体合作细节,未来重组可期。
在其看来,央企重组的最初话语权掌握在出资人手里,而一旦过了这一关,重组具体规划就看双方集团的谈判和协商了。
实际上,近年来在医药资产整合中,一些综合性央企也在尝试医药资产并购,并在央企整合中形成了“大医药”的概念。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便是突出代表。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去年通过股权划转以及注资方式获得河南天方药业集团90%股权,并通过天方药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天方药业,进一步整合自身药械资产。
同时,属于“海归派央企”的华润集团也将医药资产的整合作为主业,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北京医药集团等,觊觎优质医药资产。
一旦国药集团和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的重组完成,那么中央企业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专业医药集团将非“国药集团”莫属。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像华润、通用这样的投资医药资产的央企,并一定意义上成为对手。
业内人士分析,不好评论这些央企的投资选择,不过不排除随着央企整合的推进和竞争的加剧,未来他们可能也会面临进一步做大或者板块整体剥离的情况。(记者 袁玉立)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