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晨凯 制图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截断了中国众多轮胎企业出口美国之路。而这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量的出口轮胎不得不转而“内销”,加入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争夺。在大多数人还在为“特保案”而愤怒之时,更现实的危机已经逼近中国的轮胎企业……
在出口遇到大麻烦后,轮胎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厮杀将更加激烈。
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特保案对中国的轮胎业尚不足以造成灭顶之灾,但会带来巨大冲击。若对美出口的销量转入国内销售,势必增加国内供给,产能过剩的局面也将不可避免,国内轮胎企业的竞争格局将随之发生改变。
产能过剩再现
轮胎剩余产能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据上海证券报调查,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在很多企业的销售总额中占比很大。2008年,中国轮胎单对美国的出口就达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一旦出口美国市场受阻,这么大的产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在国内消化,全行业都将面临产能过剩,即便不出口或出口比例很少的企业,也可能被卷入“价格战”。
据中国橡胶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额约有22亿美元,轮胎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如果削减输出美国轮胎的半数产量,意味着我国会出现12%的剩余轮胎产能,并且减少1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轮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为400多家。截至目前,随着全球第四大轮胎巨头德国马牌轮胎去年底宣布在中国建厂,全球十大巨头外资轮胎公司悉数落子中国,国内轮胎业本来就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这12%出口转内销的轮胎产能,无疑将使中国轮胎业的产能过剩状况雪上加霜。
受损的不仅是轮胎企业本身,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也会受到牵连。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表示,上半年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出现较好的发展形势,但国外市场一直疲软,今年上半年我国轮胎出口量已经显著回落;在这种情况下特保案的通过,不仅会直接造成12%的轮胎产能过剩,还将使得其上游产业链的橡胶、炭黑、焦油以至焦化等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销售困难等。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就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轮胎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下降的速度均为两位数,1/3的企业亏损。轮胎特保案后,我国轮胎出口量将下滑12%左右,连带着橡胶工业的增长速度将下降5至6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研究员陈爱华则认为,对国内其他企业来说,出口转内销或者出口市场转移带来的竞争将加剧,利润面临下降的风险。“已经启动的生产线不可能骤然停止,产能过剩会引发连锁反应。”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