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对话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保出口、稳外资、扩消费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9/9 8:56:58   
>> 相关新闻链接
·力拓暗示退出 铁矿石谈判可能直接跨向明年 ·建国60年中国经济显现八大变化
·河北省“双节”市场预热 ·全球经济复苏将呈“VL”型 泡沫不能解决危机
·经济刺激政策不能见好就收的理由 ·八月份经济数据有望全线回升 出口预计环比增长
·揭开猪价波动之谜:四大因素致生猪价坐过山车 ·启动民间投资对保增长调结构意义重大
·保增长?保质量?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十字路口” ·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悄然崛起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刚刚上任一年多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如今正面临一场硬仗:既要稳定外需,确保国际市场份额不丢,又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在商务部工作人员的眼中,陈德铭的工作常常是上班8小时连着下班8小时,上班忙着开会、外事活动和下去调研,到了晚上才有整段时间坐下来批阅文件、看材料。

    陈德铭与共和国同龄。60年来,他亲历了中国由关起门来搞建设,到打开国门,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腾飞的伟大历程。他坚定地认为,我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商务发展道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结构,真正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保出口,确保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为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陈德铭的工作日历排得满满当当。8月底刚从国外回来,9月初又赶赴印度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小型部长会。这是他第二次参加类似的会议。第一次是去年的日内瓦会议。

    回忆起去年那场异常艰难的谈判,陈德铭记忆犹新。“10天谈了整整150个小时。这是中国首次进入WTO谈判核心层。”    眼下正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已经超负荷运转的陈德铭为何要挤出时间去参加这样的国际谈判?

    “多边贸易体制谈判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哈谈判一旦达成,全球关税水平还将进一步下降,有望带来1500亿美元的贸易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尽早复苏。”陈德铭说。

    “但是客观上看,WTO的许多规则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我们加入WTO后,就要参与规则的制定,从更高的层面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之所以能在WTO谈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发展和实力增强的具体体现。2008年我国进出口额达2.56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位,是1949年至1978年30年总和的15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全国有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只有几十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全国已有76万家外贸企业。” 陈德铭说。

    外贸的快速增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陈德铭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他的理解。

    “贸易跨国发展有一个基本的经济原理,即各国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我国人多资源少,仅靠国内市场不可能很快发展,必须拓展更宽的国际市场。当大量出口换回外汇后,再用来进口一些国内相对短缺的资源,推动中国经济更快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入世以来,中国给全球提供了将近5万亿美元的市场。尤其今年,我们多次组团去欧洲、美国开展投资贸易合作,对这些国家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压力也很有帮助。”陈德铭说。

    为应对金融危机下外需下滑带来的压力,今年以来,商务部制订了激励出口的各项措施,并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要确保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丢。”陈德铭语气坚定。

    他说:“贸易增长量需要保持,但今后的重点更要放在结构调整方面。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更多依靠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占领国际高端市场。同时也要把服务贸易作为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向。”

  “稳外资,更要提升水平”

    吸收外资是推动中国外贸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此,陈德铭有切身体会。1994年,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建立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陈德铭自1997年调任苏州后,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缔造了著名的“苏州模式”。

    他说:“吸收外资只是建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目的之一,更多的是学习开发区建设、管理的经验。比如,新加坡外资一站式审批的亲商服务,对我们就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