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曹妃甸的春天来得格外早。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八,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问题,强调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这颗渤海明珠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初春的曹妃甸远不是一片春暖花开的盛景,但在采访中,我们依然能够清晰触摸到冻土之下萌发的勃勃生机。首钢二期酝酿开工,循环经济的又一样板——— 海水淡化工程马上投产,中石化 3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就在本月初建成,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论证……一系列具有产业聚集龙头作用的大项目都在这个春天启动,为曹妃甸这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频添亮色,这个河北经济发展的“龙头”正在为将来的腾飞蓄积力量。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沿海地区乃至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沿渤海地区协调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所强调的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的意义所在。我们也愿意循着这样的脉络,与读者一同分享曹妃甸规划、建设的每一亮点,一同展望河北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
本报记者 袁伟华/文 张啸龙/图
核心提示
大钢铁、大化工、大港口和大电力的磅礴气势背后,总有一条主线引导着曹妃甸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即循环经济。如今,在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增长极的攻坚战役中,总量发展已经不是曹妃甸未来承担的唯一重任,更为关键的是,要为河北、全国乃至世界,寻找一条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1
每天5万吨淡化海水将并入曹妃甸管网
当地人都说,曹妃甸是“吹”出来的,从一条通岛路开始,连年“吹”沙填海才成就了目前陆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港口物流、钢铁电力、装备制造等多个园区日渐成型的巨大变化。
岛上见证了这一巨变的本地人,仍习惯使用“多少多少加”这种方式定位所在位置。从零公里点开始,填海造地一公里,这块位置就叫做“1+”。这种命名方式在记者看来,似乎更能让人感受曹妃甸沧海桑田之变。
正月十二赶上寒潮来袭,钢铁电力园区所在的曹妃甸11+地区被海风裹挟。来自南方的唐山曹妃甸阿科凌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明冷得有些缩手缩脚,不过介绍起已经竣工的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脸上便红润起来。“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运营海水淡化项目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陈耀明介绍说,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目前,这一工程每天可处理海水规模5万吨。由于目前曹妃甸供水管网还有收尾工程尚未完工,采访时水厂并未开工。不过陈耀明告诉记者,2011年10月10日,该厂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正式宣告竣工,经调试顺利出水。而经过淡化的海水,水质已经完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再过几天,管网完工之后,我们的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将全面开工投产,届时每天淡化的海水将能满足曹妃甸全部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陈耀明兴奋地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