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7日电(记者 吴宇)一年多以前,瑞典工业巨头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暂停了全球投资业务,唯独批准了在中国的新项目——投资1070万欧元,在上海新建一座压缩机工厂。
短短一年,这座工厂就从规划变成了现实。阿特拉斯·科普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芒努斯·于尔洛说:“这对我们真是一个不多见的例子。因为中国恰恰在这次危机中超越美国,成为我们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金融危机让我们增强了一个认识,就是要想在中国保持领先地位,首先就要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领导者。”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技术总裁斯特凡·库恩说。
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统计,今年1-10月,上海新批外资项目3054个,比2009年同期增长22.2%;合同吸收外资126.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实际到位外资91.22亿美元,同比增长4%。2010年上海实际到位外资预计将连续第三年超过100亿美元。
引人关注的是,受金融危机冲击,在今年2月之前,上海吸收合同外资曾经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前10个月的合同外资“由负转正”并不断提升增幅,说明上海对外资的吸引力又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外资进入上海前景看好。
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只是中国在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对外资吸引力的一个缩影。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10月,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2.1万家,同比增长16.6%;实际到位外资820.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事实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保持对外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