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很难阻止货币竞相贬值,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国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等逆势紧缩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热钱对中国的预期。于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将热钱放进一个池子”的说法。
按“池子”理论:将热钱放进一个池子,而不让其泛滥到实体经济中去,待要撤退时再放出去。这就好比以前的城市收容所,将流动人口圈入收容所再遣返。流动人口可以按照户籍和身份证界定,但热钱不好界定,因为热钱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
现在的概念只是按照跨境资本停留的时间期限和去向来粗线条划分,人们把热钱称之为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指的是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行为。但对流入中国的热钱不能如此简单界定。
如果按照纯粹的短期流进流出来看,中国的热钱数目不足为虑。但我们知道,流入中国的热钱大部分都是披着合法的外衣通过经常项目流入。其中,在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流入的热钱主要是通过出口高开发票、进口低开发票的转移定价等策略,此外一些企业还常常使用预收货款、延迟付款,甚至伪造贸易合同等手段,使得热钱通过贸易渠道畅通无阻地流入中国,拐几个弯后,就甩开了监管视线,于是那些貌似稳定的“冷钱”也有可能会变成热钱。还有,一些海外华侨的资金和贪官污吏转移出去的资产,通过权力寻租和FDI的身份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参与PE式腐败。
但遗憾的是,外汇局屡屡澄清:“中国不存在大规模热钱流入”,“用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与FDI算出来的热钱并不科学”。但什么是科学的算法?其实外汇局也承认没有一套可行的办法,他们认为只有那些没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投资性等违规资金才称得上叫跨境热钱。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