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趋势看,今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会继续保持下行趋势,到明年一季度会更加明显,但通胀在国内外因素推动下却不会止歇,所以明年的经济走势很可能是通胀曲线向上而经济增长率曲线向下,从而使我们在保增长还是保物价中间更难抉择。我相信由于经济增长趋势开始向下,到明年中期,美国的新一轮危机很可能会露头,世界经济形势为之大变,货币政策有可能变成减息了。
中国经济目前是否存在需求过旺呢?事实恐怕不是如此。从三大需求主体看,今年以来消费保持平稳,投资增长率一季度26.4%,二季度25.2%,三季度已下跌到23.1%。从出口需求看,前8个月增长了35.5%,9月当月已下降到24.7%。我一直很关注投资中新上项目投资的增长情况,因为投资是中国需求中的大头,而新上项目投资又代表着未来投资需求的发生情况。今年前8个月,新上投资项目同比减少了2637个,而9月当月就减少了10324个,几乎是前8个月减少项目的4倍,因此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也从前8个月的26.3%,猛降到9月当月的13.3%,这就说明如果四季度新上项目没有明显增加,明年的投资增长率就有可能下降到15%以下,如果是这样,再加上明年因为美国经济再度走软带动中国外需下滑,中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连8%也保不住了。
正是由于中国目前的需求变动趋势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已经明显影响到了供给的增长。以工业生产增长率看,上半年为17.6%,进入三季度的7、8、9月份则分别为13.4%、13.9%和13.3%,是显著下降趋势。此外,社会用电量的下降也反映出经济是在走冷而不是走热这个事实,8月份社会用电量环比增长2%,而9月份则猛降到负增长12%,其中工业用电量是负增长15%。从这个趋势看,进入四季度后工业速度恐怕还得降,GDP增长率则可能会从三季度的9.6%继续下降到9%甚至更低。
可是需求在下降为何物价会上涨呢?这就更说明了中国目前通胀的发生不是由于总需求过大引发,而是另有其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和由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结构型通胀,因此目前的通胀与2006年四季度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所发生的通胀是一个类型,即都是从成本上升所引发的物价上升,而不是由货币过多而引发的全面物价上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