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抢占半壁江山
就在这些家电企业将OEM当作企业重要策略时,他们所代工的外资品牌抢占越来越多的国内市场。“十一”黄金周期间,索尼、东芝等外资彩电已连续两次降价,部分产品甚至低于国产品牌价格,抢占了国产彩电的市场份额。
一位国产彩电厂商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外资彩电企业之所以有底气降价,“原因之一是他们加大了代工比例,降低了成本。”
据DisplaySearch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液晶电视的OEM供货比例达到32%,冠捷科技、富士康集团和伟视达分别以27%、15%和1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电视OEM厂家前三甲。其中,彩电品牌厂家飞利浦和东芝的OEM比例已越过50%,索尼也已接近50%。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陆刃波对记者指出,为外资品牌OEM的毛利率不及自有品牌的一半。
TCL斥巨资建立华星光电8.5代生产线,似乎反映了集团的这一考量。“反观彩电产业发展,在数次转型中,能够取得领先的夏普、LG,都在上端有生产能力,整个行业洗牌的话,这些品牌仍然能够保持收益。”李东生表示。
郭爱平也认识到手机OEM导致的问题,“预计手机业务方面的OEM在未来会有所增长,但我们会控制在30%左右。我们因为收购阿尔卡特所获得的核心技术,使我们打通了大部分手机企业在全球销售中碰到的专利壁垒。”
家电专家刘步尘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TCL的亏损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对互联网电视的投入过大,但这块业务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果。”每经记者李潮文 郎振发自深圳、北京
TCL集团旗下家电业务和手机业务上市公司近日同时发布财报,在家电业务亏损严重时,手机业务却交上一份靓丽财报,其公司突破产品中高端市场,控制OEM比例的策略,也为制造类企业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策略。
“现在可以说陷入一个怪圈,消费类电子产品企业靠代工创营收,但为外资品牌代工的同时,这些外资品牌在很快地抢占市场。”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了目前家电类制造企业面临的尴尬现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