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减长”的同时,彭真怀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标却需要增加。比如,人民幸福感强不强,劳动者的体面是否得到满足等。
“今后考核干部时,不应再以考核GDP增长为主,或不单纯考核GDP增长。”李兴山认为,完全可以设立新目标来引导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比如考核环境、生态,以及该地区人均收入增长是否和GDP增长同步等。
“‘十二五’的政绩考核指标应增加一些有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约束性指标。”郑新立认为,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含氧化合物的排放量、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率、森林覆盖率等,以此敦促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向良性社会转变。
郑新立透露,2011年1月15日左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将正式发布转变发展方式的评价指数,以实际行动落实胡锦涛提出的建立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
竹立家认为,在新的时期,科学发展将代替GDP增长。因此,“今后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光是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公平发展将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当地社会的贫富差距程度,城乡一体化程度,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程度,甚至包括政府的透明度,政府自身建设,以及反腐倡廉情况,就业、教育发展水平、治安情况、社会的诚信情况、道德状况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