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在城市,43.6%的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居无定所;占中国70%人口的农民,其收入增长越来越困难,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越来越多;各个地方出现的GDP增长,能否经得起这些群体的检验?”彭真怀质疑。
而为了发展GDP,不少地方出现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在资源开采上,采了肥的,弃了瘦的;开了大的,甩了小的;挖了浅的,甩了深的。对此,彭真怀称之为“断子孙饭碗”,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能只是为了这一代人,甚至只是为了这一代的部分人,更甚至是为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增长而影响了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这不能全怪地方干部,主要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李兴山向本刊记者分析说,当前,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上存在的“唯GDP主义”,是导致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不太重视环境保护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缺乏科学的政绩观,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彭真怀认为,很多年来,衡量干部的工作一直靠数据说话,有时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数字增长,也被当作了任用提拔干部的依据。
“十二五”应该考什么
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希望,“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速度能稍微降一点,“实际增长速度能达到百分之九点几就不错了。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集中精力进行结构调整。”
在彭真怀看来,当前已无必要从中央的层面把GDP目标设定在9%,否则,必定造成层层加码,中央的9%,到了省里就变成了11%,到了市县一级则可能增加至13%。他认为,“是时候给各级地方政府吃颗‘定心丸’了”,各级政府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和GDP增长相对应的是,我们甚至有提出GDP‘减长’概念的必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