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电 题:中国将严管“钱袋”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最新出炉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着力破解“扩内需”课题。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积累的充裕财富、四万亿投资大手笔,帮助中国支撑内需、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但这种模式已现疲态,天量信贷及投资背后,产能过剩、消费不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等等,更为未来五年如何管好“资金帐”留下后题。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如何安排官民财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今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建议》延续了投资“有保有控”的思路。
一方面,严管投资。《建议》要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本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亦可见出管好“资金帐”之意图。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要求:“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加强金融调控,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鼓励“花钱”。《建议》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引导资金向民生、农村、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中西部地区倾斜。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领域,将投资与就业、民生结合,旨在“创造最终需求”。
中国的“十一五”,有三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未来五年,如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钱袋”稳定充裕,有诸多警示。
《建议》在论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指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中国金融业稳健标准。这是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的警告,亦是中国对防范金融风险所作的“提前功课”。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