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三十周年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要求全世界“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然而,在供需渐趋失衡的全球市场,农产品价格却丝毫未曾流露怜悯之情,今春以来的飙升势头仍在继续,似乎一定要使人们“唤醒饥饿的记忆”。
事实上,在农产品金融属性已被极大激发的今天,资金炒作对于产品价格的干扰效应亦愈发明显,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与天气异常,则在短期内为炒作行为打开了更大的获利空间;即使从长期来看,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猛涨预期,也会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持续支撑。
经济低迷反向助推
据我国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的监测结果,截至10月22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环比涨8.9%;玉米期货环比涨13.6%,小麦期货环比涨2.48%;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原糖期货环比涨14.13%,棉花期货均价环比涨10.68%。现货市场,美国大豆现货价格环比涨8.66%;小麦现货环比涨3.20%;玉米现货价格环比涨15.27%;巴西圣保罗白糖现货均价环比涨7.99%。
全球主要农产品市场多数产品超出或接近10%的月度价格涨幅,显示了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尽管如此,农产品供给却是造成供需基本面趋紧的更重要影响因素:美国农业部在预计全美农产品价格10月和11月继续走高的报告中就指出,除了海外经济体收购美国农产品的传言外,天气因素也将拉低相关农产品的收成预期,并籍此对供给面持续施加压力。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则指出,天气因素同样是造成全球农产品价格在2010年持续飙升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仍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低迷。该机构表示,金融危机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其支出欲望也随之大打折扣;而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产业化的今天,农产品的供给规模便会因此显著下滑。供需失衡为炒作者打开了更大的获利空间,考虑到全球需求只增不减,所谓的农产品价格“牛”市无疑会在低迷经济环境的反向助推下到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