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9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表示通过做好储备调节和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保持棉花总量基本平衡,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然而,8月以来,尽管国家积极展开抛储行为,但是由于棉花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涨价预期加剧,棉花价格节节攀高。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棉花现货价格受期货带动,而ICE是目前全球棉花最重要的定价中心。国家应该考虑如何控制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特别是期货市场。
“中国在面对国际价格涨跌的时候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从长远来说,这对整个行业发展不利。”该人士说。
而李汝忠认为,国家应该从长远考虑,出台相关政策,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总产量;同时通过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保障国内棉花不低于70%的自给率,这样才能基本上维护国家整个纺织业的安全。
棉花生产大国印度建立了棉花最低支持价格,并通过印度棉花公司资助棉花发展项目;巴基斯坦也建立了棉花保护价格;从1994年开始,墨西哥实施了扶植农业计划,对种植三年以上的棉农每公顷补贴73美元,植保卫生补贴129美元。
美国棉农则享受美国政府提供的高达89%的补贴,即每卖100美元棉花政府补贴89美元,有效地保证了美国棉花的稳定生产。而中国棉农目前仅享有国家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相对而言,中国棉花产业基础显得异常脆弱。
对此,杜敏表示,棉花价格的不稳定是影响农民种棉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国家应该对棉花采取最低保护价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启动,从而保证种植户的利益。
“国家的宏调政策,无论是从粮农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还是农业保险包括棉花的基地建设方面,都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杜敏说。(记者孙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