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赖”学说掩饰国际强权和掠夺实质。在全球化趋势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利用国际分工,显著改善了经济地位,但也导致了对其资源环境等的伤害甚至更深一层的被掠夺。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兴经济体通过发展外向经济,通过对本国资源、环境甚至劳动者的健康与生命的透支,积累起庞大外汇储备,扭转了债务国的地位,成为国际社会耀眼的债权国。但是,债务国与债权国身份的转换,反而使新兴经济体被债务国——发达国家所套牢、敲诈。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金融恐怖平衡”,不断增持发达国家的债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在发达国家肆意印钞中持续缩水。
当这些新兴经济体是债务国的时候,他们处于“依附”地位;当他们是债权国的时候,他们依旧处于“依附”地位。以沃勒斯坦为代表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所谓相互依赖,充其量只适用于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这一理论还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蒙蔽作用,它应用在南北关系上,只能有助于掩盖帝国主义强权和掠夺的实质。
中国的对外不对称依赖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与众多国家或地区形成了相互依赖,尤其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相互依赖”。实际上,中国对西方的依赖远远高于西方对中国的依赖,这种不对称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资源的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世界加工厂”之路,大量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高能耗、高资源消耗产业,由此形成对国际资源的日益严重依赖。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如今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3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5%。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利用中国对国际铁矿石的严重依赖,将铁矿石价格不断推向新高,使得中国钢铁企业效益每况愈下。今后20年是中国经济较快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消费快速增长时期,预计2020年,一些主要的大宗矿产如煤炭、钢铁、钾盐等的需求量是2000年的两倍左右,而石油、铜、铝等将可能是3~4倍。除了煤炭之外,届时这些矿产的对外依存程度都在50%以上。因此,被国际垄断资本持续敲诈似乎不可避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