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随着中国制造业国际地位的确立,低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进一步变化,未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会进一步催生工资上涨。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加快对劳动力需求会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成本会进一步上升,转移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工资上扬可能是个趋势性的现象。
4、随着中国重化工阶段和加工贸易化阶段达到顶点。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条件下,过去长期被压抑的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存在回补趋势。过去20年尽管中国的GDP、中国的人均GDP、地方收入都在大幅上扬,但农民工工资基本上维持不变。
第三,低端劳动力价格上扬的传导作用将导致中高端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相对变动,最终导致要素市场总体发生变化,促使要素市场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加强。工资形成机制变革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为启动内需和推进城市化战略提供条件。我们认为工资形成机制变化有助于缩小各部门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也就是说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就,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很大的问题,因此本轮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将有助于产生一种内在的机制,来缩小工资之间的差异,因此有可能引起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另外工资形成机制变革,有利于居民收入增长。对增加国内需求,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长期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社会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特别是2000年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我们要由外需转向内需,投资拉动增长转变为消费拉动增长,毫无疑问取决于收入,本轮工资变革有可能迎来一个拐点,就是由外需依赖向内需刺激的拐点转移,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逐步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拐点出现,这个拐点出现和本轮工资形成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从长期趋势看,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促进我国工资上升的根本动因,而技术进步对资本使用效率的影响作用以及资本投入变化则逐渐表现为推动劳动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预计,这种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特征以及投资快速增长趋势还将持续呈现,工资增长趋势将会在较长的一但时间内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