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社会保障这部分比大企业的压力还大。原因在于本来它的盈利能力就比较差,竞争能力要比一般大企业差一点,所以这部分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点。
为什么之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保留个体户而不愿意成为中小企业的原因就是这个,一旦成为中小企业而不是个体户,它的税费压力就更大了。
据我所知,现在中小企业这方面已经很难再承担下去了,处于负担最重的边缘。
不能盲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网易财经:中小企业负担这么重,接下来会对企业员工收入有什么影响?
魏杰:如果国家在社会保障募集上承担更多责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就会适当降下来,如果企业对员工交纳的五金比例能适当减少,个人收入就会增加。
过去我们将来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费就应该越起来。但去年我们调查的结果发现,社会保障越完善,企业消费反而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企业交纳的保障基金比例太高了,如果降下来,职工收入当然就会增加。
而且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居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初次分配有问题,企业分为利润和劳动收入,利润过高、劳动收入偏低,所以倾向于要提高劳动收入。
我对这个问题一直持保留意见,原因在于,如果我们从全国总体计算,比如利润和劳动收入的总量,利润的增长速度确实高于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但不能笼统讲,总体利润高的主要原因是央企这块利润总量比较大,但他们之中垄断企业的比例较高;要记得中小企业利润是很薄的,从总量量化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利润很薄很薄了,如果不加分析的盲目提高所谓“劳动收入”,我估计很多中小企业会面临破产境地。因此我不赞成为了提高居民收入先从利润和劳动收入这块动手,我是主张先从再分配——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这个关系上动手。
我们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分为企业利润和劳动收入;再分配时分为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
我觉得现在居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倒不能笼统地讲是企业利润过高、劳动收入过低造成的,可能主要是国家财政收入太高,居民个人收入太低而造成的。所以我主张先解决初次分配,然后考虑再分配,尤其是中小企业。如果说在大企业里解决初次分配还有点意义,在中小企业里确实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它的利润确实非常薄。
如果现在我们要赶快解决所谓初次分配的问题,也就是利润和劳动收入的关系,我估计中小企业将遇到巨大的难关,生存环境就会更差。
网易财经:现在中小企业面临这么大的压力,但各地又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政府还在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像这种“政府请客、企业买单”的工资干预措施,对中小企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魏杰:如果盲目地、不考虑一个地区的具体环境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我估计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者经营停止,这样就会导致更多人失业的问题,反过来我们又得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要慎重,尤其是在调整利润和劳动收入的关系上,对中小企业应该特殊对待,如果盲目一刀切,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责任编辑:cprpw